疫時高考,等待啟程
在這屆高考生身上,以往常規的學習秩序被打破又重建。歷經所有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一個站點,帶著堅持賦予的定力,準備迎接任何一種新的可能。
一段被延長的等待,是為了更好的登臺。當他們開始走向生活的劇場,演員陳建斌也為之助力:高考生加油,人生不只一場考試!
678,錄取吧。
2003年,教育部決定將高考提前一個月,固定安排在6月的7號、8號,避開酷暑。同年,因“非典”暴發,考生入場前必須測量體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全民嚴防嚴控。教育部通知各類學校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疫情影響下,高考統一延期,成為全國范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中高風險地區的考生需全程佩戴口罩。
在這屆高考生身上,以往常規的學習秩序被打破又重建。歷經所有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一個站點,帶著堅持賦予的定力,準備迎接任何一種新的可能。
而曾經踏入同一條高考之河的人,也有自己覺得艱難的時刻:2001年,高校擴招的第三年,有人考上了大學,但青春有憾;2003年,江蘇實行新“3+1+1”模式,有人遭遇“史上最難”數學卷;2008年發生“5·12大地震”,有人不敢回家,待在院子里、廣場上看書做題。
2020年高考,注定比往年更牽動人心:報名人數再破千萬,比去年新增40萬人,全國將設40萬個考場,7000余個考點,安排監考及考務人員94.5萬人。數字濃縮了所有關注和期待,在高考倒計時5天之際,南方周末首次攜手在線教育品牌,聯合學而思網校共同推出紀實短片《啟程》,聚焦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荊門龍泉中學,深度呈現高三學子的奮斗圖景。
▲ 演員陳建斌為高考助力,為考生加油。
這是一次直面挑戰、改變自己的啟程,當中有開拓和進步的快樂。無論結果如何,高三學子都將繼續走向人生下一站。正如為本片配音的演員陳建斌所感:高考生加油,人生不只一場考試!
重在當下
早上6:30,李佳欣在長廊里坐下,攤開筆記,開始背誦。面前是一池活水,成群的錦鯉自在暢游。
▲ 湖北省荊門龍泉中學高三學生在長廊里看書復習。
長廊和教學樓相鄰,通向龍泉書院——湖北最早的“三大書院”之一,龍泉中學的前身。對李佳欣而言,這里樹蔭遮蔽,涼爽開闊,不用戴口罩,不會被打擾。而20米外的教學樓里,和她一同上早自習的高三學生有1400余人,有的散落在走廊上,多數埋頭在自己的課桌前。
5天后,他們將一起踏入高考考場。
李佳欣很明顯地感受到,自從進入高三,全班的學習氛圍變了。
高一、高二的時候,同學們下課了還會聊聊日常和八卦,互相逗鬧,但現在,大家寧愿利用課間空隙多刷一道題??荚嚫宇l繁,名次不公開,但大家明里暗里都在相互較著勁,對自己的成績更加在意。
改變發生的初期,李佳欣還不太適應。成績向來靠前的她,在高三第一次考試就考出“有史以來最差”,到媽媽面前忍不住掉眼淚。
這種落差使李佳欣變得害怕考試,一考試就緊張,也會有負能量爆棚的時候——連續幾次考試都失利,她陷入迷茫,反復想自己到底能不能行,能不能趕上去?作為最后一屆文理分科的高考生,如果是這樣的狀態,未來還有什么退路?
心態幾番掙扎。但因為考試太多,她的挫敗感總是還沒來得及恢復,就被下一場考試給沖散了。
一天八節課,算上早晚自習,高三學生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至少12個小時。用飽滿的精神去面對高強度的學習,是一場持久戰。
全力向前
緊張的學習狀態是高考的一個面向,并被新冠肺炎疫情放大。據中國經濟網統計,大年初七前后,全國有超過1000萬高三學生,在網絡上“云”開學。
▲ 復課后,原來一個班級的學生被拆分到兩個教室上課。
5月6日,龍泉中學全體高三學生率先復課,高一高二暫不返校,為高考“讓行”。與此同時,原本的高三班級被一分為二,每間教室只容納30名學生,兩棟教學樓的時間安排間隔10分鐘,課間休息、食堂就餐等均錯峰進行。
學生楊淑雯感到開心,“最難熬的三個月”終于結束了。
即便在家學習的作息和在校完全一致,效率也無法相提并論?!白畲蟮囊蛩厥亲灾屏Σ??!睏钍琏┳晕移饰?。疫情突如其來,原本的三輪復習節奏被打亂,一些在校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難以復制到家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就很難學得那么深。這種情況下,居家學習的效果容易兩極分化。
得知高考延期后,楊淑雯心里“踏實了一點”。原本剛復課一個月就要參加高考,她擔心自己遺留下的漏洞來不及全部解決。學生郭錦煊也覺得“松了一口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鞏固學過的、背過的知識,上考場時能更加自信些。
在母校當了8年班主任,第四次帶畢業班的劉老師,深知高三階段的學習需要穩住“計劃性”。早在2月26日,他便召開了第一次“云家長會”,通過家校聯合的方式,定好計劃,重視監督。
正確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同樣重要,劉老師的切入點是時間。他溝通家長們盡量保證學生在家上課的安排和在校同步,更新了疫情期間的網課講義,并借助網絡平臺隨時查看學生的在線數和打卡情況。
然而,根據模擬考、聯考的數據,劉老師發現,在3月份有少部分學生成績退步較明顯,究其原因,這些學生對知識的落實和吸收程度無法及時被觀察和反饋。解決方案隨后跟進:家長更加嚴格的督促,班主任改善班級管理方式,老師們在學習方法上加強引導,和學生增進交流。
成績背后,另一種質的變化同時出現。
居家學習期間,時間和空間上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有部分學生得以更多地反思自己哪里不足,哪些方法到底是怎樣運轉的,在網課的學習場景中返本溯源,回歸到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果將視線放得更遠,劉老師從已經畢業的學生身上看到了更多:一些在高中階段成績并不冒尖的學生,到了大學后有了二次成長,遠超從前。
這種厚積薄發的案例啟發了他對目標教育的理解。在面對應屆高考生時,劉老師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去讀更好的大學,更深層的一面是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最重要的?!?/span>
為夢想啟程
李佳欣相信高考改變命運。
高二換校區后,父母隨她一起搬到學校對面的小區陪讀,原本半小時的上學路縮短為十分鐘,“學習嘛,分秒必爭”。和千千萬萬普通家庭一樣,李佳欣的父母認為自己唯一能做到的是“后勤保障”,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全心全意備考。
“學歷這個東西要靠我自己去爭取?!崩罴研烙X得,高考將是一次最大的改變,“把這一關度過,剩下的我覺得也不算什么了”。
有朋友心疼她學習太累,試探著問,“把高考看得這么重,會不會壓力太大了?”李佳欣的第一反應是“不會”。在她看來,面對高考有緊迫感,是全國考生都應該有的一種心態?!拔視M全力應考,好好把握它?!?/span>
在同學們眼中,李佳欣是“小太陽”,但她自己想把這個稱號頒給父母。為成績難過的時候,焦慮的時候,李佳欣都是在父母的勸慰中學著調整心態,而在無言處,她也深知父母的付出?!鞍峒液?,我上學很方便,但媽媽到公司的路程比原先多出了半小時?!?/span>
30年前從龍泉中學畢業的馮先生現在已是家長,孩子正是這屆高三?!安灰粯恿?,現在當家長的都是服務孩子?!睕]有過去家教中常說的“嚴父”形象,他更多的是“聽”孩子的話,支持孩子自己的選擇。
楊淑雯也明顯感覺到,到了高三,自己生活上的瑣事都被父母一手包辦,“像保護國家一級動物一樣”。
距離荊門市1208公里,北京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那是楊淑雯的夢想之地。她所處的理科班里,報考文科類院校是為數不多的一種選擇。在她看來,人需要平視,而自己可以主動關注那些不受關注的人,高考便是讓熱愛落地生根的一個有力的跳板。為夢想而堅持的時候,楊淑雯牢牢記得父母的一句話——“你只管向前沖?!?/span>
每一份自信和判斷都依賴于自我經歷。疫情期間,郭錦煊在網課學習之余發現了“寶藏老師”——刑法學人羅翔,加深了對法學的興趣。她和父母聊高考、聊志愿,想法不謀而合:高考確實很重要,是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機會,但并不意味著喪失了這個機會,后面就會喪失所有的機會。
對郭錦煊而言,高考意味著一種心理意義上的成長?!巴卟豢芍G,來者猶可追?!彼迅呖甲鳛槿松亟浀囊粋€階段,經歷過了便相當于邁過一道關,開啟一段新征程。
疫情更加豐富了高考生對未來的想象。教化學的李老師最近一次被“夢想”觸動,是在復課后的一次交流上。有個學生從新聞中得知國內缺乏某種防疫材料的生產技術,因此決定將來要學化學,專攻材料方向。她為這樣的社會責任感而欣慰,也從中感受到力量。
▲ 模擬考后,老師正與學生一起分析??记闆r。
無聲的試題和網線背后,這屆高考生在相同的復雜處境中抱團取暖,也各自經歷了內心的掙扎和取舍。夢想蘊含著個體的思考,也將凝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捌床边@個詞,在漫漫路途中指向一種生而為人的浪漫。高考如人生每一個階段,是新的起點,由此出發,奔赴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