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無為而治的是道家嗎?
無為而治的思想最早源自孔子,經其后學傳承,一直不絕如縷,并不是道家獨有的發明?!独献印肺谋九c思想晚于孔子,這也基本是現在學術界的共識。當然,我們不是說《老子》無為思想源自儒家,且二者對于“無為”的理解也存在差異,但將“無為”視為一種治理思想,確實是儒家的學說。
責任編輯:陳斌
很多人認為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這樣說當然也不能說錯,但從政治治理的角度來說,最早提出無為而治的,恰恰是儒家,而這一思想在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有演化和未曾中斷的脈絡。
早在孔子那里,就提出了為政者當靜默無為的觀點?!墩撜Z?為政》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意思就是為政者要像靜默的北極星一樣,無為而治,用德性教化和感染追隨者,讓他們成為眾星圍繞的“北辰”。
只不過,孔子盛贊靜默不動的北極星,在漢代被一些學者改為了不斷變動的北斗,這可能和秦漢國家權力的強化有關,強調治理者角色的積極性。但顯然,漢儒的改動并不是孔子原意。
在《論語?衛靈公》中,孔子又贊美了古代君王的典范舜帝,“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痹诖?,他明確指出舜的美德,在于“無為而治”,他本人只是恭敬地端墨無為,做好一個道德和禮儀上的表率,垂拱南面,聽任天下各部落、各氏族進行自治。
在《憲問》篇中,子張問高宗諒陰之事,孔子回答說,“古之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