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安檢之外,還要讓人文關懷在醫院落地

“和諧”與“平衡”是陶勇學醫的終極理想——小到人體器官之間的和諧,大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陶勇計劃先從自己所在的眼科開始,將人文關懷落地到醫院

5月20日,陶勇給10歲的蘭州患者棟棟看診。棟棟兩歲半時確診為視網膜血管炎。最初只是左眼視網膜脫離,右眼輕度異常。陶勇勸棟棟家人不要放棄左眼。后來棟棟的右眼也網脫,完全失明了。家人至今感激陶勇的勸說,沒有放棄左眼。陶勇已經為他做了6次手術,現在棟棟靠左眼的微弱視力可以勉強上網課

出院后的陶勇比以前更忙了:每周一、四都要去積水潭醫院做手部康復治療;5月13日恢復出診以來,每周三下午在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看診十位患者,偶爾有外地的病人趕來,陶勇就臨時給他們加號;剩余的時間被各種事情填滿:規劃科室發展方向、培養年輕醫生、申報科研項目、參與視頻講座、錄制科普節目、參加有關盲人和盲童的公益活動、接受媒體采訪、創作小說……

三個月的黃金康復期已過,陶勇受傷的左手依然沒有知覺,不能自主活動,每天在家要借助支具做康復訓練。妻子肖麗曾預想傷后的陶勇會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但事與愿違。有時一家人吃個飯,他忙著接電話,接完一個趕緊吃兩口,馬上又有電話打進來。八歲的女兒桃子曾經總結過爸爸在家最常做的三件事:1,打開電腦工作;2,長時間地接電話(工作或問診的電話常常要打一個小時以上)或者開視頻會議;3,坐在馬桶上工作或者看書。有時陶勇在家沒有做這三件事,桃子就會很疑惑——爸爸今天怎么??沒有接電話?

5月20日,一位患者在看診前與陶勇合影留念。1月20日傷醫事件發生時,她正在診室外候診,現場的血跡濺到了她的診療本上

陶勇恢復出診后,前來看診的病人會自發準備一些禮物表達心意:鮮花、水果、家鄉特產、書籍、親手納的鞋墊……

成成的媽媽帶著9個月的幼子和12歲的成成(后排左) 趕最早一趟火車從山東聊城來北京找陶勇復診。成成一歲時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做了骨髓移植手術后出現并發癥,導致雙眼白內障,視力微弱。2017年經病友介紹找到陶勇,經過治療,雙眼曾恢復了部分視力,去年年底又幾乎看不到了。今年1月陶勇出事,暫停出診,但由于成成的病情復雜,家人不敢輕易換其他大夫看,等了半年直到陶勇恢復出診

陶勇為患者寫病歷。三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