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志愿者李莎 定格在大山深處的“青春之歌”

今年5月9日下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在赴學校開會途中遭遇車禍,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她去世的第二天,正好是母親節。她提前錄制的一段音頻,成為了她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祝福。

華南理工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

少年的時候對母親也許只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到了青年,當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對母親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愛。

華南理工大學團委書記孟勛:

當時我聽到那個的時候,我眼淚都止不住下來,就是我感覺到,這個孩子心中有大愛,對祖國有感情,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孩子。

1999年出生的李莎是四川巴中人,16歲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四年后繼續留校讀研。她曾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坦言,她想做的不僅是一名師者,更是一名愛心、美德、信念的播種者,支教將是她未來成長的方向。

華南理工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

我覺得我們內心需要一個方向,我們要找到自己心的所屬,才能更加堅定地向前走。

李莎母親胡大容:

她說他們要去西部支教,我說那邊條件會很艱苦,她說沒事的,我都是大山里面長大的,我會堅持,我會刻苦。

支教期間,李莎對山區的孩子關愛有加,在“龍勝一對一”愛心助學項目中,她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從縣城到家訪學生家中,需要徒步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但她從不抱怨。因為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安全送到家后,她總會留下來陪著家中老小聊聊家常,了解學生情況,孩子們都很喜歡她,親切地稱她為“莎姐姐”。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學生蒙思如:

她會把她的學習經歷和學習見聞融入到課堂中,我比較喜歡聽,她會和我們說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然后我們也會對外面精彩的世界充滿期待。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莎研究生導師羅韻娟:

她還專門跟我探討了如何解決網絡短視頻對留守兒童負面影響的問題。她告訴我,她每周上13節課,并管理三個公眾號,但即使在這樣的強度下面,她還不忘學習,在她發生意外的前幾天,她還在師生群里踴躍報名,參加數據分析的課程培訓。

在支教團隊伍里,李莎年齡最小,卻總想多做些事。2019年8月,支教團到龍勝馬堤鄉東升小學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李莎擔任導演制作了視頻作品《旭日東升》,以記錄加訪談的形式,深入展現留守兒童內心的善良與純真,這部作品受到了團中央的大力表揚,李莎在其中也留下了自己的支教感言。

華南理工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

我感受到同行志愿者的溫暖以及學生的渴望,他們渴望關愛、渴望知識,也渴望去看外面的世界。

今年疫情期間,李莎放棄了更多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機會,在3月中旬提前返校返崗。她結合自己新聞傳媒的專業優勢,通過微信公眾號,將疫情防控、復學準備等內容及時傳達給家長和學生。5月9日,在趕回學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的途中,李莎發生車禍不幸遇難,被共青團廣東省委追授為“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隊成員王弘:

前一段時間她跟我講,我們(龍勝)鎮?。▽W)有個愛心教室,她想把它搬到龍(勝)?。▽W)做一期,但是這個愿望也是沒能完成她就離開我們了,我們要把李莎沒有做完的工作,繼續幫她做下去。

李莎父親李明凱:

獨立自強有擔當,我覺得她在西部支教一生無悔。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