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大師莫里康內:用音樂創造電影的靈魂 | 逝者
塔倫蒂諾公開“示愛”道:“莫里康內是我最愛的作曲家,我可不是說他是我最愛的電影配樂家,我是拿他跟莫扎特比的……87歲的莫里康內來給我的電影配樂真是太了不起了!”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雨僧
2020年7月6日,享譽全球的意大利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在羅馬溘然長逝,享年91歲。莫里康內去了“天堂”,而他動人的音樂卻將“影院”永遠留給了世人。
莫里康內被描述為“一個具有神秘光環的人”,他的名字仿佛就是電影配樂的同義詞。在他一生寫下的500多首電影配樂中,包括但遠不止于《美國往事》、《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這樣的經典名作。
“在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導演的一系列‘意面西部片’中,莫里康內的配樂絕不是一個背景……它有時是個陰謀家,有時是一筆諷刺,其曲調在前景中和任何一個演員的臉一樣生動?!保ā都~約時報》評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莫里康內因“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的配樂贏得國際聲譽。在這些意大利西部片中,他將口哨、鞭聲、槍聲、狼嚎、鳥鳴、八音盒、列車呼嘯、教堂鐘聲等融入電影配樂,實驗創新令人驚艷。他為《黃金三鏢客》(1966)創作的配樂被視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原聲大碟,并由此入席格萊美名人堂。
2007年,“鏢客三部曲”問世四十多年后,“因對電影音樂藝術宏大而多姿多彩的貢獻”,莫里康內從該系列的主演、他的老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手中接過遲到的“奧斯卡榮譽獎”。莫里康內用意大利語簡單表達了“對所有相信我的導演的深深感謝”。
莫里康內的奧斯卡征程頗為坎坷,1979年憑借《天堂之日》首獲提名最佳原創音樂,此后三十多年職業作曲生涯中,他曾先后因《教會》(1987)、《鐵面無私》(1988)、《豪情四?!罚?992)、《西西里的美麗傳說》(2001)等作品被提名,但長年無果。對于錯過獎項,他似乎顯得很放松:“因為我寫的大部分配樂都是為意大利電影創作的,它們很多都沒能進入美國,所以無法被認可?!?/p>
2016年,莫里康內因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的《八惡人》中的配樂,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成為當時獲得此獎的最年長者。塔倫蒂諾公開“示愛”道:“莫里康內是我最愛的作曲家,我可不是說他是我最愛的電影配樂家,我是拿他跟莫扎特比的……87歲的莫里康內來給我的電影配樂真是太了不起了!”
事實上,對于誕生也就百年有余的電影本身而言,這位終身為電影音樂服務的老人早已活成了不可復制的傳奇:電影藝術的變遷、社會時代的更迭以及個人生命的體驗,強烈可感的時間流逝氤氳著某種悲憫之心和史詩般的沉淀,全都融入了莫里康內的音樂中。正如他在“時空三部曲”中留下的那些經典曲目,從懷舊情調濃郁的旋律中,始終流淌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溫婉情味。
曾有人發問,“假設100年后,你的名字出現在一本百科全書上,你希望如何被定義?”莫里康內沉默片刻,微笑著簡短回應道:“作曲家?!?/p>
選擇電影配樂的爵士小號手
“當我要給一部電影配樂時,我會先看電影,然后再開始思考。從那一刻起,我就好像懷孕了,然后就要生產了。所以,從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著音樂——即使我去雜貨店,我也會想?!?/p>
在許多正式場合,莫里康內不愿說英文,基本都請意大利語翻譯。2016年《獨立報》記者采訪莫里康內時透露,即使受訪,大師似乎都在“出神”地構思他的音樂:他用手輕拍膝蓋,低垂雙目,一邊輕敲,一邊等著翻譯把問題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