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首個洪水紅警如何拉響
早上8時,水位逼近283.59米警戒線。尹章文坐不住了,他抄起電話直接打到黃天稱的手機上:“喂,這里是東溪站,水噌噌漲,情況很不好?!?br />
紅色警報,到底要不要升?緊要關頭,領導最后咨詢了一下黎春蕾這位老部下的意見?!拔业囊庖娛且??!崩璐豪倩卮鹫f。
7月5日下午,歐小紅告知商戶,眼下還不能把貨物搬運回來恢復營業,第三次洪峰正在路上,“不要灰心喪氣,也千萬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發自:重慶綦江
責任編輯:何海寧
東溪水文站站長尹章文在記錄斜式水尺上的水位。
出太陽了。光線穿透岸頭黃桷樹,直射至“斜式水尺”,內沿一道白色膠漆粼粼閃閃。尹章文爬下河床,俯身端詳標尺上的數字:280.13米。遠低警戒線,他長舒一口氣。
大水算是退卻了。
這已是第二次洪峰過境。2020年7月5日中午,降雨戛然而止,陽光明媚、碧空如練,重慶市綦江區東溪水文站站長尹章文錄下當日數據,扭頭望了一眼測水位的“測井房”,只見一根混凝土圓柱,直挺挺插進水面,滾滾江水如黃龍吐舌,拍打筑基。在其上方,干泥巴于灰色柱桿表層刻下道道橫杠。
尹章文仰起下巴,最高的一層黃泥,距離連接測井房的廊橋,只差一米來遠。真夠危險的,洪水來勢洶洶,讓人心有余悸。
2020年夏天,綦江流域重慶段全線遭遇有史以來最大洪水。6月22日,東溪水文站流速儀纜道的副纜被沖垮,下游五岔水文站最高水位達到205.85米,超過1998年洪水水位0.30米,破了建站以來水位紀錄;7月1日的第二次洪峰,再次迫使綦江城區綦江兩岸約十萬群眾緊急撤離。
洪水襲過重慶,當地水利部門發布歷史上首個洪水紅色預警。奔涌而下的波浪,連續兩次漫過堤壩淹沒路邊建筑物,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預測,如此烈度的洪峰,應該還有三次。
“水噌噌漲,情況很不好”
到了汛期,每逢落雨,尹章文就會失眠。6月份以來,暴雨頻頻來襲,6月19日,綦江漲了一次水,很快落下來,可是雨沒有停。到了6月21日,水位線又開始蠢蠢欲動。
尹章文“心里發毛,覺得不太對勁”,決定睡在站里。他2006年畢業就開始做水文監測員,駐扎在東溪鎮已有14年之久。他說,根據2010年、2016年的經驗,即便暫時退水,大雨仍然在下,地表含水量飽和,如若再度漲水,預示著,會有大事發生。
每隔兩個小時,他勘驗一次設備,6月22日凌晨2時許,雨量驟升,砸在窗戶上啪啪作響。尹章文翻身起床,瀏覽了一頁內部網“雨情系統”,整個重慶都在降水。這可不是好苗頭,他隨即掏出手機,給上下游另外兩個監測站發微信,回復說,水都在漲。
凌晨4時許,水漲加快,尹章文通知同事,把人從鎮上職工宿舍喊回來,守在監測室備勤。幾十米的距離內,他往返于斜式水尺、測井房、流速儀纜道之間,每隔半個小時,做一次信息錄入,把水位、流量、流速這些一手測量,報送給監測總站。全天算下來,一共走了兩萬多步。
不知不覺東方既白,尹章文瞥見,測井房水泥柱已被掩埋大半。早上8時,水位漲到281.26米高位,逼近283.59米警戒線。坐不住了,他抄起電話直接打到黃天稱的手機上:“喂,這里是東溪站,水蹭蹭漲,情況很不好?!?/p>
5點來鐘,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水情科副科長黃天稱,打車從家回到單位,辦公室里燈火通明,鍵盤聲啪嗒啪嗒。黃天稱投入戰斗,重慶全境225個水文監測站、六千余個無人測雨點的信息、氣象部門的報告,都要匯集于此。另外,系統里還儲存著近八十年的水文數據、最近五百場降雨的資料,根據預報員需求,他要能夠隨時調出任意一組列表。
“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