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學生:站在人生的節點上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黃燈(后排右一)與F學院2015級的學生在平時上課的教室里。2006年到2019年,黃燈在F學院當了兩屆班主任,完整見證了80后、90后兩批年輕人的成長。
1996年出生的李妍,是F學院2019年的畢業生。她額前沒有劉海,扎馬尾,戴一副黑框眼鏡,普通話里帶有軟糯的廣東口音。李妍的家鄉在粵東的饒平縣,一個李姓為主的村莊。那里四面環山,不適合種水稻,村民都種茶。
李妍的媽媽是勤勞的江西女人,年輕時在深圳打工,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夜里鄉村靜謐,李妍在燈下背書,媽媽就在一旁守著,做潮州珠繡。李妍很早就展現出讀書的資質,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好的一次,全鎮所有小學統考的拔尖賽,她排到過前三。
整個小學階段,李妍唯一的課外書,是一本教輔資料。每頁書末尾的格言警句,她翻看過很多次——那是她獲取課外知識的唯一通道。那時村小的英語代課老師,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長得高瘦。李妍曾在夜里碰見過他,獨自低頭坐在升旗臺下。沒過多久這位老師就走了。
升初中時,擺在李妍面前的有三所學?!敝菔袇^的重點中學、鄰鎮一所教學質量較好的中學,以及她所在鎮上的普通中學。李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到潮州市參加入學選拔考試那天,媽媽騎摩托車送她。她穿了銀色的新涼鞋,那是一雙買了很久的鞋,一直沒舍得穿。進入考場前,李妍在門口貼一面墻站著??匆姵抢锏暮⒆?,她把腿蜷縮起來,藏起鞋子,在墻上留下了好幾個鞋印。
市重點中學的選拔考試給了李妍最初的震撼。滿分30分的英語試卷,她幾乎看不懂,盡管有很多選擇題,也只考了幾分。語文作文的題目是《人生》,試卷里一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她那時甚至沒聽說過——課本上沒有??荚嚶浒窈?,李妍偶爾會想起墻壁上的腳印,“是不是因為沒有把它擦掉,所以才考不上?”
高考之后,李妍進入F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在漫長的少年時代,李妍偶有不甘和無奈。她似乎總在一些關鍵的節點遇到障礙——每一次都為自己努力爭取過,卻被擋在門外。她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去潮州市參加考試那次,一個城里孩子說,平時都看小說,英語卻考了27分。那時她只感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今卻覺得,人生的差距,就是從每一道門檻上一步步拉開的?!奥?,別人去清華北大,我就只能讀F學院,這也是我很努力拼來的。好像自己奮斗的終點,就是別人的起點?!?/p>
2016年,作為大一新生,李妍來到F學院肇慶校區。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七星湖岸邊,紅磚綠瓦。校園很小,一眼就能望遍教學樓和宿舍。李妍覺得像是進了養老院,與想象中學術大咖云集、圍坐討論文學的大學相去甚遠。
但她慢慢發現,在這個財經類二本院校里,地位邊緣的中文系像是一個小小的庇護所,不乏好老師。在那里,她遇見了黃燈,聽過她的講座,欽佩她的社會責任感與知識洞見。
從2006年到2019年,黃燈在F學院當了兩屆班主任,分別為2006級的062111班和2015級的1516045班,完整見證了80后、90后兩批年輕人的成長。十四年后翻看學生名單時,她驚訝地發現所教的學生已有四千五百余名。
2018年,黃燈開始寫作《我的二本學生》。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對學生畢業后境況的跟蹤,黃燈深刻意識到,二本院校的學生折射出中國大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以及最常見的成長路徑。
她寫道:“短短二十多年,那些像我一樣起點的二本學生,在徹底市場化和應試教育橫行的時代語境中,到底面臨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