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李劍閣、高西慶談中國資本市場30年:“監管者一定要去掉‘父愛主義’”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一項“牽牛鼻子”的工程,不把注冊制改革搞好,退市制度的實行就很困難。
實踐證明,好公司不是靠審批出來的,也不是靠政府培育出來的,實際上是在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的。
你抓壞人就完了,去管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就完了,除此之外證券監管部門不應該有其它職能。
我們整個30年發展有9次叫停了IPO,的確是形成了這么一個路徑。9次累計的時間把交易日算起來,有5年,等于30年只有25年在運行,5年是停的。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編者按
2020年7月初,A股突然“?!绷似饋?。
7月7日,市場交易量持續放大,兩市合計成交超過1.74萬億人民幣,續創5年新高。
此時,中國資本市場正進入“而立之年”。7月7日晚,“浦山講壇第19期暨CF40(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孫冶方悅讀會第14期”舉辦了一次直播對話,對話者是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任職于2013-2016年)、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李劍閣(任職于1994-1998年)以及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高西慶(任職于1999-2003年)。
他們是中國資本市場30年來大部分重要決策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中國資本市場30年來一系列驚心動魄事件的親歷者。
經主辦方同意,現將對話內容精簡版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肖鋼:“黨中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資本市場”
當前的資本市場形勢,應該說黨中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資本市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部署。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也發出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改革力度之大,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
《意見》進一步明確,我們要完善股票市場的基礎制度,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要改革和完善股票市場的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完善投資者的保護制度。
為什么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強調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從過去的要素驅動、債務驅動,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
我國現在所謂“三新”經濟的規模,占GDP比重已達16%以上。國家的研發投入,也已經占國民生產總值2%以上。2019年我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達206家,首次超過美國,居全球第一。
其次,從全球面臨的新形勢來看,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各種逆全球化的思潮、民粹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進一步興起,對未來全球的政治經濟發展格局和治理帶來巨大挑戰。中國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特別是中美的博弈、競爭加劇,說到底,競爭的核心是科技和金融的競爭。
金融的競爭,當然包括貨幣競爭、金融機構競爭和金融市場的競爭。金融素有“第二國防”之說,資本市場在金融當中又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
我國資本市場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差不多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當然也要看到不足。最近上交所發布了一個關于全球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報告,在市場規模、市場流動性、活躍度這些重要指標上,我國是排到前面的,但我們市場功能的波動還比較大,比如說IPO籌資上市公司的數量等,特別是法治指數、營商便利指數,排名靠后。
回顧過去三十年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我們在資本市場制度的設計和建設當中,始終堅持一條主線,就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如果要說30年來的制度建設有哪些寶貴的經驗,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
新形勢下,資本市場有五大變革。
首先是深化注冊制改革和退市制度。
全球股票市場大部分是實行注冊制??雌饋硭且粋€發行制度,但實際上涉及整個資本市場的生態建設。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一項“牽牛鼻子”的工程,不把注冊制改革搞好,退市制度的實行就很困難。
注冊制的基本特征在于,企業是不是公開發行股票、何時發行、發行的價格如何,都由市場決定,也就是說由發行人、承銷商和投資者等市場主體來博弈;注冊制仍然是要審核的,但這個審核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以投資者的需求為導向。
這個理念和我們在核準之下的審批是不同的。注冊制下,審核機關主要對文件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負責。但它對上市公司是不背書的。上市公司有沒有投資前景、有沒有價值,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