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知識城十年蝶變 從8平方公里農田到178平方公里知識經濟新高地

中新廣州知識城航拍圖

“知識城的優勢在于它的一切都很新,各方都能看到它的青春正盛、活力四射,從廣州市到開發區各級政府視野寬廣、態度積極,對于人才而言,知識城是一個理想的圓夢舞臺?!?/span>

 距離廣州中心城區35公里,有一塊8.08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里成為了很多黃埔人的驕傲。

 那塊土地位于廣州開發區九龍大道附近,十年前的630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時任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共同揮鏟揚起第一鏟土,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式奠基——那是廣東與新加坡戰略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也是中國地方政府與友好邦國開展合作的創新之舉。

根據當時的設想,這塊土地將建成創新型國家戰略布局的核心區之一,成為廣東省乃至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歷經十年發展,那塊土地上的阡陌田舍已被一座座現代化的建筑代替,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在此落地。

 如今再回首,主導這個項目的廣州開發區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1.5億元。累計注冊企業1803家,注冊資本1508.1億元。更令人期待的是,預計兩年內,那里將迎來項目建成投產的爆發期,產值將超過3000億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新增長點之一。

“歷經10年開發建設,知識城厚積薄發、破繭蝶變。2018年,中新廣州知識城上升為中國-新加坡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其多重定位包含五方面意義:建設知識經濟新高地,啟動創新發展新引擎,共鑄國際合作新典范,樹立營商環境新標桿,打造城市治理新樣板?!睆V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表示。

2020630日,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落成十周年的紀念日當天,知識城國際科技中心正式啟用。這是一座集展示、會務、學術論壇、人才培訓等活動為一體的建筑。由于造型與水晶相似,被稱為“水晶宮”。在知識城的建設者們看來,水晶宮的啟用,標志著知識城的第一個十年建設圓滿收官,也寓意著知識城的下一個十年將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光彩熠熠。

何為“知識城”?

“去邊度(哪里)買樓(購房)啊?!痹缧┠暾f起知識城,“老廣”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去那里買房,因為發展前景被人看好,知識城的房子也早早被炒房團盯上。

然而浩浩蕩蕩的購房大軍中,很多人并不知道“知識城”這個名字意味著什么。

這要從十二年前說起。20089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率團訪問新加坡,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國務資政吳作棟、內閣資政李光耀等舉行會談。當時,汪洋提議,借鑒新加坡在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打造一個廣東與新加坡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了新加坡的響應。在雙方的推動下,不到兩年的時間,項目正式奠基啟動。

新加坡人陳培進是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在20132019年的6年時間里,他先后擔任星橋、凱德集團在騰飛科技園項目的重要負責人,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

十二年前汪洋訪問新加坡時,正是金融危機陰霾籠罩全球之際。以“世界工廠”聞名的珠三角地區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廣東經濟要突破發展瓶頸,必須要推動轉型升級。而新加坡,每隔八到十年都有一次成功的經濟轉型,堪稱全球經濟體的模范生。

“之所以命名為‘知識城’,就是希望把新加坡的經濟轉型經驗引進推廣,”陳培進說,“通過一個龍頭項目,推動廣東制造產業朝更高更遠的知識經濟邁進?!?/span>

當時的規劃者們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產業升級轉型的趨勢;如今,知識城也正在踐行著這一歷史使命——它意味著廣州開發區邁入了發展的3.0時代。

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堯介紹,廣州開發區的發展模式歷經三次迭代。改革開放之初的1.0時代,廣州開發區通過“三來一補”的模式艱苦創業,逐漸成為華南制造業重鎮;90年代進入2.0時代,廣州開發區開始與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合署辦公,產業結構開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精細化工等六大支柱產業集群。

3.0時代,正是由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啟的。在這一階段,廣州開發區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打造全國最優、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逐漸成為了技術、人才、資本匯聚融通的知識經濟高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廣州開發區逐漸在全球舞臺展現競爭優勢。

如今,廣州開發區在發展格局上,已經形成了“4+2”的創新驅動平臺——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黃埔港、廣州國際生物島,加上穗港智造特別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區。知識城作為其中的引領,將各個區域聚合成了一股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影響力。

人才為基,筑巢引鳳

201912月的黃埔馬拉松上,主辦方安排了一個別具一格的起跑儀式。

鳴槍起跑的是在廣州開發區創業的四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曉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謝曉亮,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主任徐濤。

四名院士腳下的馬拉松賽道,沿著黃埔區的主干道“創新大道”一路向北,終點正是中新廣州知識城。

求賢若渴,尊重知識,這是人們給廣州開發區的標簽。數據顯示,截至20205月底,全區入選國家、省、市、區各級人才計劃的高層次人才達到968人。數量位居廣州市各區第一、廣東省前列。

作為廣州開發區以“知識”命名的項目,這一特點也映射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建設上。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自2015年簽署合作協議,研究院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基礎研究之手”和華南理工大學的“應用轉化之手”強強聯合,利用兩所高水平大學的人才資源,來自新加坡實驗室的科研“種子”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同時也探索適用于國際合作的人員管理模式,進而吸引國際高層次科研人員進駐知識城開展工作。

如今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已引進中科院院士1位、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位、國家級人才(長江學者、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等)3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3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位、珠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者2位。

據了解,在知識城中部區域,正在規劃建設科教創新城,面積為2平方米,計劃引入13所科研院所,從而一舉改變廣州開發區缺少高校和高端人才儲備的狀況。

這個科教創新城將集聚碩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逾7000名,科研人員、教職工逾2000名。目前已引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研究生院與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院所。

20209月,這些科研院所將開始招生,首批研究生招生規模突破1100人。

“知識城的優勢在于它的一切都很新,各方都能看到它的青春正盛、活力四射,從廣州市到開發區各級政府視野寬廣、態度積極,對于人才而言,知識城是一個理想的圓夢舞臺?!敝軄唫ピ诮邮苊襟w專訪時說道。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劉健更有體會。他曾在上海CBD工作多年,剛來到中新廣州知識城時,他形容被周邊的環境嚇了一跳——黃土飛揚不見一寸硬化的道路,時常在工地上出沒的蛇。

然而更讓他驚異的是發展速度。短短幾年時間,園區高樓拔地而起,學校醫院隨之建立。更難得的是,相關政策也一一兌現落實。這樣的建設仍沒有畫上休止符——未來,中新廣州知識城將擁有橫貫四十公里的風雨連廊,八條軌道交通、五條高速公路、七條城市快速路,半小時就可以通達機場、火車站、港口??旖莸慕煌ňW絡,將讓廣州開發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71日,知識城兩所中學舉行掛牌儀式。知識城中學擁有高級教師15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市、區優秀教師26人,師資力量雄厚;玉巖實驗學校投資近2億元。目前知識城共有高等院校2所,高中1所,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13所。一座座充滿現代化的學校,也為遠道而來的各方人才在此安家落戶提供了子女教育保障。

事實上,廣州開發區一直在完善知識城周邊的生活居住條件?,F代化的小區、商場、學校、公園、醫院、體育館一應俱全,這里也早已不是單一的經濟功能區,而是一片產城融合的新興之地。

“廣州開發區速度”和“聚集效應”

人才與產業,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兩面——人才成就產業,產業成就人才。

2017年,廣州開發區新設企業突破2萬家,全面開啟“招商4.0模式”。該模式的關鍵之處,是強化產業引領、龍頭帶動、環境支撐,建立以人才團隊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和現代化產業體系。

如今,中新廣州知識城已經從早先起步的8.08平方公里擴張到178平方公里,大批優質高科技企業在此落戶扎根。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20173月份,世界知名醫藥企業百濟神州投資22億元的醫藥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破土動工,并于2019年順利竣工。

項目開建時,需要協調二十多個部門來完成項目審批。如果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跑,耗費精力時間,耽誤工廠動工。而對于生物醫藥行業來說,建廠速度幾乎關系著公司的生死存亡——如果工廠不能按期完成,藥物無法按期量產,前期研發的資金投入很有可能會把公司壓垮。

劉健又一次見識到了“廣州開發區速度”?!伴_發區組織了二十多個部門,帶著公章,到我們項目上現場辦公,一天內就把所有審批程序給走完了。因此在一期建成的基礎上,我們把預計兩年后開始的二期到四期建設項目拉到今年同時進行,整體工程的完成時間足足提早了4年?!眲⒔≌f。

得益于百濟神州等項目的入駐示范和產業聚集效應,諾誠健華、賽默飛、綠葉、恒瑞、龍沙等三十多個生物醫藥樞紐型項目陸續在廣州開發區聚集,總投資超200億元,預計總營收近千億元。

芯片產業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另一大產業亮點。近年來國際形勢波詭云譎,粵芯芯片投產備受關注。這個項目是廣東省唯一一條量產的12英寸圓晶生產線,一期主要產品可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芯片需求。

粵芯芯片項目也起到了龍頭帶動效應。動工建設后,已有80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前來考察,32家企業注冊落地。集“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圈已經形成。

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介紹,項目總產能預計在2021年達到4萬片?;浶景雽w第一季度銷售逆勢增長超過預期25%,生產周期縮短5%以上。而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產業鏈的集群效應。

如今廣州開發區已經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化工、汽車及零部件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有生物醫藥、新能源、食品飲料三大五百億級產業集群。

在這一系列產業集群的發展中,中新廣州知識城承擔了重要使命。

目前,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在高標準推進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價值創新園區建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園、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園、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園、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園區。

“知識城對于大灣區發展的引領,正是通過產業鏈的區域合作來實現的?!敝軄唫フf,“知識城參與的是全球性競爭,產業的集群效應保證了扎實競爭力?!?/span>

為灣區釋放“知識力”

20192月,備受期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發布,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舉措相繼出臺。

廣州開發區被稱為“灣頂明珠”。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重點建設的科技創新重大載體,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合作平臺。

優化區域創新環境是一個重要環節。而要優化環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至關重要。對此《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更好發揮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等機構作用,加強電子商務、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知識產權執法。

目前,廣州開發區已建立了一套由平臺、規劃、載體、政策、宣傳構成的完整生態,并形成了集司法、調解、仲裁、行政執法、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立體式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知識城是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區域,也被稱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元素最集中的區域,成為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2020年廣州市預算報告中,中新廣州知識城更是獲得40億元市級財政資金支持,用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里,有幾座建筑引人注目,遠遠望去,建筑頂部的“中國專利”更是格外亮眼。那里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專利審查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它在2011年落戶于此,幾乎和中新廣州知識城共同成長,也見證了中新廣州知識城在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點中的工作歷程。

 審協廣東中心主要負責人董琤用“一封信,一群人”來總結審協來此落戶、服務知識經濟的過程,“當時,廣東省給國家知識產權局致信,希望全國首個京外協作中心落戶廣東,并推薦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選址地。正是這一封特別的來信,開啟了審協廣東中心在知識城的篇章?!倍b說。

 據董琤介紹,剛開始時,中心籌備班子只有6個人,如今,這里已經擁有1600余名專利審查員。9年時間里,這里共審查專利近百萬件,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1萬余件;他們還承擔為司法程序提供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為企業提供專利申請和保護等方面的技術和法律咨詢服務等職責。

“中心的建立及其進行的一系列制度探索,對于匯集高端產業,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加速經濟轉型,效果明顯?!倍b說。

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在此落地,世界各地的高水平人才在此聚集,再加上全國領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塊曾經并不起眼的土地,已經成為了向大灣區不斷輸入智慧和技術的“知識之城”,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動能”。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