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邊余言|馬大勇的秘密書架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馬大勇,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著有《晚清民國詞史稿》《江湖夜雨讀金庸》《詩詞課》等。
讀書是治學者的家常衣飯。一方面千手千眼,有無數法門,不好說;一方面如魚飲水,寒暖自知,也不必說。今應編者邀約拉雜談之,恐無高明之見,徒增笑耳,姑借袁枚《牘外余言》之名,稱之“書邊余言”,或自我解嘲之方也。
金庸小說
開篇首列金庸小說或許就很不得體,但就我有限的讀書經歷而言,金庸小說實在是讀得最多、最精細之一種,無可回避。我讀金庸,超過三十年;講金庸,超過上百場,甚至還把講座整理成了一本小書《江湖夜雨讀金庸》(遼寧人民出版社,2020),從歷史情懷、文化意蘊、哲學品質、文學史等多個角度試圖讀懂金庸。雖屬“業余”閑談,也算是很用心的了。
我讀金庸,半由天性,半由師授。我的博士導師嚴迪昌先生是資深武俠迷,民國時讀著還珠樓主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與嚴先生還未謀面,通信中向他推薦《鹿鼎記》,有“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之語。我以為老先生不熟悉這些“時髦”玩意兒,結果先生回信淡淡地說:“金庸小說,十年前均已讀過?!毙老仓?,面為之赭。后來拜入師門,談詩詞多,武俠少,但先生一直指點說:“金庸寫的是通俗小說,但不可以俗眼視之,里邊有大感慨系之。文字之妙,且又其次者也?!边@構成了我讀/講金庸的基本立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