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典正在埋葬舊經典 “正常人”起了決定作用
他們作品里所描繪的人物、刻畫的生活,正在大量所謂“中等以上收入階層”身上上演,他們對歡樂與痛苦、過剩與貧乏等情感體驗的表達,和現代人正在無縫對接……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經典不只被時間定義,也被人所定義,我很喜歡看一些名作家批評另外一些名作家的金句,那是一次次“經典”與“反經典”之間電光火石般的戰爭。
我新近出版過一部書,抒發對經典名著與經典電影的感受,有讀者反饋說,掃一眼目錄就知道,這是屬于70后心目中的經典,看一眼內容就知道,從標題到文章都是典型的70后風格,里里外外藏著一種“不服從”。
我覺得“不服從”這個說法很準確,也很有意思?!安环摹北取芭涯妗薄熬髲姟薄扳枘妗钡仍~語要平和得多,后面幾個詞需要輔以激烈的態度甚至鮮明的肢體動作,而“不服從”更多時候是一種內心態度,哪怕內心驚濤拍岸,表面上還是平靜的。雖然平靜,但是堅定——這是青少年時期讀過的經典告訴我的道理。
70后這代人讀過的經典,無非是卡夫卡《變形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馬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