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蘇卷謝幕
13年間,江蘇卷的命題有過不少大膽嘗試,例如取消選擇題、提高語文數學分數、降低英語分數等,也經歷過將材料作文改成命題作文、又改回材料作文的反復探索。
駱冬青覺得,人們說江蘇卷難,有可能不是因為試卷本身難,而是對于最終招考人數比例的直觀感受。
在2000年代,自主命題曾是一股高考改革浪潮,從2002年的北京開始,最多時,有多達16個省市采用自己的高考試卷。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7月9日,高考結束,南京市第九中學考點,考生們走出考場。
參與過四次高考命題,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駱冬青記得每一次的經歷。
起初是在4月底開始“入闈”。有一回是到無錫太湖邊一間療養院里集中隔離命題,江南的春天,往往陰雨連綿,手機上交,簽一份為期五年的保密協議。大學教授、高中老師、教委教研人員等組成的七人小組日夜討論不斷,有時爭得臉紅耳赤。
“入闈”要持續到高考結束——也就是集中隔離一個多月。
不過,江蘇卷語、數、英的“入闈”已經結束了。自主命題17年后,高考江蘇卷于2020年7月初高考結束后謝幕。從2021年開始,江蘇語數英高考將啟用全國卷,仍繼續自主命題的省市僅余京津滬浙四地。
江蘇省從2004年開始自主命題。2008年實行“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普通高考改革——這一率先開展的改革,正是如今推廣全國的新高考改革的前身。
長達17年的自主命題中,“08模式”實行了13年。13年間,江蘇卷的命題有過不少大膽嘗試,例如取消選擇題、提高語文數學分數、降低英語分數等,也經歷過將材料作文改成命題作文、又改回材料作文的反復探索。
江蘇卷在符合全國高考出題要求的背景下,一度被認為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能反映出較為先鋒的教育理念,但又因其種種改革創新而備受爭議。在許多學生家長、老師專家眼中,江蘇卷的難度在全國排名靠前。高考后,即使邀請現代文閱讀篇目的原作者來解題也有可能“答不到點子上”。
2020年高考結束后,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位江蘇卷歷年命題人,試圖從他們的視角,還原江蘇卷的命題特點和規律。而這一段歷史,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新高考改革的軌跡。
“這場高考改革震蕩很大”
“從題型上看,江蘇卷有別于全國卷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取消選擇題?!币幻麉⑴c過2014年數學命題工作的老師則指出。以數學科自主命題為例,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減少選擇題的比重。自主命題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取消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種題型分數的比例。2006年,選擇、填空、解答題量由2005年的“12+6+5”,調整為“10+6+5”,總體量減少了兩道,同時減少了客觀題(選擇題)的分值,增加了主觀題分值。
2008年是一個重要節點。
這一年,選擇題正式退出江蘇卷??荚囌f明明確指出,2008年高考江蘇數學卷的必做題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題與解答題兩種題型組成。語文卷亦是如此,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