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防的不防”&“過度防護”
百度指數顯示,2020年2-4月“防藍光眼鏡” 的搜索指數,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防藍光眼鏡往往被打上“抗疲勞”“抗輻射”“防近視”“健康護眼”等標簽。
蔡建奇曾帶領團隊對四十多款防藍光眼鏡進行調研,發現約有20款存在問題,主要出現“過度防護”和“該防的不防”兩大問題。
自防藍光概念興起以來,防藍光領域一直缺乏統一標準,虛假宣傳、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屢有發生。新國標將藍光劃分為4種不同波長的光譜范圍,分別制定了光透射比要求,以此保護人體。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0年5月6日,江蘇南京市中心一家眼科醫院,兒童配鏡區域有不少防藍光眼鏡供市民選擇。
抗輻射、防近視、網課好伴侶……一提到防藍光眼鏡,這些眼花繚亂的廣告語就會浮現眼前。
一對薄薄的直徑約75毫米的鏡片,真有如此魔力?藍光究竟是什么洪水猛獸,真需防藍光嗎?
防藍光眼鏡的工藝主要指在鏡片處鍍膜反射藍光,以及在鏡片基材里添加藍光吸收劑來過濾藍光。
不得不承認,防藍光眼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又坐上了流量寶座。百度指數顯示,2020年2-4月“防藍光眼鏡”一詞的搜索指數,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一位廣州眼鏡批發市場的店主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疫情期間學生們都在家對著手機、電腦上網課,家長擔心電子產品的藍光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就來給孩子買防藍光眼鏡。
其實,自2010年前后防藍光概念興起以來,中國在藍光防護膜領域一直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虛假宣傳、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屢有發生。
2020年7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把藍光劃分成4種不同波長的光譜范圍,并分別制定了光透射比的要求。
“希望能有效規范市場,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科學看待藍光?!敝袊鴺藴驶芯吭阂曈X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蔡建奇研究員說。
火爆的“護眼神器”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因為疫情而走上流量巔峰的防藍光眼鏡,目前主要通過線下眼鏡門店與線上電商平臺兩大渠道銷售,但銷售話術大同小異。
走進華南地區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廣州眼鏡城,1至4層被劃成一個個十幾平方米的眼鏡店,幾乎每家都在售賣被稱為“護眼神器”的防藍光眼鏡或鏡片。
根據不同的鏡片材質和鍍膜技術,防藍光眼鏡的售價從數十元到數千元不等,一般比普通眼鏡高15%至30%左右,有的甚至高50%,即便如此,“十個來買眼鏡的人里面,有八九個都是買防藍光的”。
眼鏡店員工推銷時,主要強調電子屏幕的藍光“有害”“傷眼”,并且經常用藍色激光筆照射防藍光和普通鏡片,透過前者,藍光的斑點小且弱,后者的斑點大且亮。
而在線上電商平臺,防藍光眼鏡往往被打上“抗疲勞”“抗輻射”“健康護眼”等標簽,有的具備變色、遠近兩用等功能,有的重點面向老人和青少年群體。
南方周末記者在淘寶網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