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女性的道德規范像陰影,可能一直存在于社會生活中” 原創 2020-07-18 文化觀察 “你會發現,因為是女性,外界會對她有另外一種看法,也許是寬容,也許是懷疑,做不做得好都會有這些評價。這些既定的對女性的道德規范會影響大家,就像為什么在西方國家年紀大的女性仍然受尊重,而我們這個社會卻對(女性的)年齡這么在乎?” 南方周末記者 張銳 責任編輯:邢人儼 《七個夜晚》靈感源于彭薇與友人的夢境,講述了一夜之間發生在七個院落里的各種故事,這些凡俗生活畫面里的女人雖是歷史的無名過客,卻懷揣心事與玄機。 (受訪者供圖/圖)彭薇脫了鞋,盤腿坐在椅子上,講起當初讀明代女教讀物《閨范》時那些令她震驚的“烈女”故事:春秋時期的梁國寡婦高行,為了拒絕上門求婚的愛慕者,直接割掉自己的鼻子;江南一女子路過高郵,蚊蟲盛行,由于不愿意進男子帳中躲避,最后被蚊蟲叮咬而死——她們都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成為了某種道德楷模。“有關女性的道德規范有點像陰影,可能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迸磙备嬖V南方周末記者。她還注意到當時社會上一些“女德課”的悄然流行。之后幾年,她總希望宣泄“這些女性本身的痛苦、糾結和犧牲”。斷發、截耳、割鼻等“女性楷?!钡男は褡罱K被彭薇一個個繪制在了50米的長卷上,女性形象從過往的歷史故事中獨立了出來,她把這幅作品命名為《故事新編》,與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同名——意在將歷史故事重新放在當下的環境里進行審視。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認為:“這些兩千年以來被類型化了的女性楷模,終于被從她們為忠孝節義而殘損自身的上下文中抽出,被放大成為‘larger than life’的獨立個體……重要的是彭薇通過這些造型找回了自己的烈女?!?/p>彭薇過去自稱席勒描述的那種“樸素”藝術家,不主動向社會吶喊,專注表達自己。2020年7月,《彭薇:女性空間》在廣東美術館展出?!斑@一次,我是帶著問題來的,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彭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02年起,彭薇在宣紙上繪畫精致繡履。她的父親、國畫家彭先誠照例為這批新作“蓋章”。彭薇從小在父親的畫案邊長大,經常與父親討論畫作問題。但與以往不同,這一次蓋完章后,彭薇哭了。“那時候思維方式已經跟我父親這種傳統的國畫家不一樣了,他們考慮構圖和畫面的感覺,但我其實是帶著觀念來畫,蓋的不是我想的那個位置,我非常著急?!迸磙睂δ戏街苣┯浾哒f?!袄C履”之后,她與父親的繪畫交流在某個意義上結束了。在彭薇看來,鞋子與女人的關系,實際是一種貼身、私人、單純的關系,與性無關,女人和衣服鞋子親近是一種私人體驗。藝術家徐累認為彭薇的“繡履”其實隱示了深度不安、焦慮和反抗?!帮@然,女畫家在性別身份的自認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一場為女性發起的捐贈——面對“說不出口”“被忽視”的困境 她們,才是我們想看的女性 女性該擁有子女“冠姓權”嗎? 對抗“部落女性割禮”的法學生 到底要怎樣才算獨立女性 民法典時代,李銀河談離婚冷靜期與女性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