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戰勝疫情與創新增長”
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各國進入危機時刻,人類健康受到威脅,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當前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繼續承壓。如何看待第二波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面對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短期和中長期政策將如何取向?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造成重大沖擊,政府與企業應該如何應對?7月18日晚,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第五屆創新經濟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線上齊聚,共同探討如何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創新增長。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白重恩,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APEC研究院院長盛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講席教授、上??萍即髮W創業與管理學院(海外)院長方漢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中心主任張曉波,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杰出席論壇并進行主旨發言。鳳凰網財經研究院院長劉杉主持論壇。
“奔跑、并跑和領跑”潛能 促高質量可持續增長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劉世錦以“疫情之下轉‘?!癁闄C,深化結構性改革”為主題進行主旨發言,他認為,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要保持一個增速、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立足點要放到“結構性潛能”上來。一個是“追趕的潛能”,或者是“奔跑的潛能”。中國現在人均年收入水平1萬美元左右,而發達經濟體是3至4萬美元,美國是6萬美元,這樣的追趕差距,就是相當大的追趕潛力。另一個潛能是技術進步,特別是在數字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基本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有些方面甚至在領跑。
“如何充分發掘這兩個方面的潛能?這就需要創新?!眲⑹厘\院長建議,要進一步促進生產要素,特別是創新要素的流動聚集,形成一批區域性的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城市;堅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進一步放寬高新技術領域的市場準入;對于原國有機構經營的一些高技術領域,比如航空航天領域、軍工領域,應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行業外的企業進入。
對于疫情沖擊如何轉“?!睘闄C,劉世錦院長認為,一種辦法是傳統的集中力量辦大事:集中資金、人力,組織國有企業、國有機構攻關;另外一種辦法是由政府牽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基礎,形成一種新型的政府市場合作新機制。
從“高速度”到“高質量”,需更好的普惠營商環境
“為什么在過去營商環境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國內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這個問題,對我們考慮今天的問題很重要?!?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白重恩在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營商環境”為主題的發言中指出,中國的“特惠”營商模式,在過去激勵了企業把事做成。目前從高速度增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中國需要更好的普惠營商環境。
白重恩教授認為,高質量發展對政府治理提出更高的標準?!斑^去的‘特惠’模式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可能不一定能夠繼續起到原有的作用。能不能找到一個擁有強大協調力的部門,來統籌營商環境的改善,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這可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p>
白重恩教授提到,目前重大風險一部分跟金融風險有關,這同企業效率的改善有密切的關系。中國在全球價值鏈方面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在新基建建設以及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要解決高效投資的問題,都依賴于技術創新和有效的資源配置。
中國或成今年最大全球消費市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講席教授、上??萍即髮W創業與管理學院(海外)院長方漢明圍繞“新冠疫情、全球產業鏈和中國勞動力市場”進行了闡述。他認為,新冠疫情并沒有改變全球供應鏈的基本面。一是早在2011年左右中國就達到了“劉易斯拐點”,勞動力成本上升;二是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新增長模式的口號。
在方漢明教授看來,疫情影響以后,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敖陙?,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但廣大的中西部省份仍然擁有廉價的勞動力,生活成本也比較低。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得這些原來比較偏僻的東西部省份地區,成為服務中國和全球消費者的生產基地?!辈贿^從中期來看,中國不能忽視中美沖突對全球供應鏈遷移影響。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零工經濟(Gig Economy)現象對宏觀經濟學的挑戰”主題演講中指出,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和經濟數字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就業轉向平臺經濟,零工就業者越來越多。經濟數字化不斷地推進,零工經濟對于國民經濟投入和產出的核算提出了挑戰。運行宏觀經濟學里面最重要的理論,包括對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假設都要重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中心主任張曉波在以“疫情之下的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之路”為題的發言中展示了中小微企業疫情生存報告。他認為,依據今年5月份數據,關于平均人員返廠的比例和平均經營產能的恢復比例,各個行業的產能恢復情況很不一樣,特別是居民服務業,復工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產能還遠遠沒有達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復工不完全等于復產。
危機競爭產生創新“蜂聚” 慢全球化強調國家雙治理
“危機對于創新活動具有清場的功能?!惫ご螅ㄉ钲冢┙洕芾韺W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杰的主旨發言主題為“戰疫有期談創新”。他認為,在這樣的“下降”過程中,傳統產業被淘汰,生產要素價格下降,新企業、新技術、新思想的出現,就由企業家組合產生了一種創新過程。一個企業家成功,就會出現若干企業家的模仿,最后大家競爭,就會產生一種創新的“蜂聚”。
唐杰教授指出,2010-2013年期間,深圳曾出現過一輪轉型衰退。在此次轉型過程當中,深圳采取了包括“創新券”等多種措施來支持創新產業的發展,政策實施取得成功。具體表現在:一是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二是從企業營業額、增加值和高科技出口看,小微企業、中小型企業獲得比較快速的成長?!罢咄歉S著市場創新動態,不是市場創新在后。當市場出現‘蜂聚’現象,政府以公共政策來規范市場,引導企業創新行為?!碧平芙淌谡f。
“當下世界經濟面臨變化,一個重要趨勢就是超級全球化逐步轉變為慢全球化?!蹦祥_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APEC研究院院長盛斌圍繞“貿易摩擦、疫情沖擊與全球經濟秩序”發表演講,他認為,國內價值鏈更多轉向依靠國內供應體系,同時各國對非傳統安全的沖擊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視,中國的應對當中可能要更多強調雙治理,就是要把國內治理和全球治理進一步有機結合,同時促進經濟的雙循環,增強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互動,尤其是能夠進一步促進自我創新,實現經濟向內需主導轉變。
創新經濟論壇由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創辦,致力于匯集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工商界領袖、國際組織負責人等,針對創新與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交流探討,加強合作,攜手把握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在前四屆論壇活動中,曾參與嘉賓有國際著名空間經濟學家藤田昌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發院創始人張維迎教授等。
金句集錦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劉世錦
激發國內結構性的潛能,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創新型社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下長期可靠的基礎。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 白重恩
找到一個擁有強大協調力的部門,統籌營商環境的改善,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講席教授、上??萍即髮W創業與管理學院(海外)院長 方漢明
新冠疫情并沒有改變全球供應鏈的基本面,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軍
經濟數字化不斷地推進,零工經濟對于國民經濟投入和產出的核算提出了挑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中心主任 張曉波
復工不完全等于復產,集群發展比較好的地方,企業正常經營和復工率就明顯比較高。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 唐杰
當市場出現“蜂聚”現象,政府以公共政策來規范市場,引導企業創新行為。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APEC研究院院長 盛斌
國內價值鏈更多轉向依靠國內供應體系,中國的應對當中可能要更多強調雙治理。
論壇視頻回放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