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 暗夜行路 | 封面人物
1987年12月,美蘇高層在華盛頓舉行最高級別會談,有人問戈爾巴喬夫,什么是象征美蘇關系改善的最重要聯合行動,戈爾巴喬夫毫不猶豫地回答,“讓我們一起去火星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黃劍
成功將兩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商業公司,公司創始人、“硅谷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幾乎已被封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廷卻說,“在兩個宇航員安全回家之前,我不會慶祝?!?/p>
《華盛頓郵報》從NASA獲悉,兩名宇航員最快將在8月2日乘“龍”飛船返回地球。馬斯克也曾對兩位宇航員的孩子們承諾,他會盡一切力量安全地把他們的父親帶回家。
宇航員平安歸來之日,才是開香檳慶祝之時。在此之前,不僅是NASA局長,馬斯克和SpaceX工程師們的心也都高懸在過山車上——馬斯克曾經想過在特斯拉和SpaceX 安裝巨大的過山車,作為別具一格的內部娛樂設施,他的第二任妻子萊莉可能覺得毫無必要,因為“和他一起生活,就好像坐過山車一樣”。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1986年)和“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2003年)的慘劇,使得美國在載人航天任務上趨于保守。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完成最后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并退役,美國長達三十年的航天飛機時代也就此謝幕。盡管美國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太空探索技術實力,但美國宇航員再赴太空,都要購買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船票。
代號為DM-2(第二次演示)的飛行任務是NASA在美國本土重啟載人航天飛行的一次真人演練。只有這次真人演練的效果達到NASA的要求,馬斯克的“龍”飛船才能夠正式承擔定期任務,太空穿梭業務也將為SpaceX帶來穩定的超大政府訂單。
NASA已經公布了SpaceX首次正式任務的宇航員名單,如果這次測試任務圓滿完成,計劃于8月底由“龍”飛船將美國宇航員Mike Hopkins、Shannon Walker(女性)、Victor Glover和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送往國際空間站,四名宇航員將在太空駐留大約半年的時間。
SpaceX此前在火箭發射商業衛星上已經成為行業領先者,再加上作為國際空間站供應商的巨額訂單,有望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
“馬斯克的秘密不是技術,而是預算控制”
2002年創辦SpaceX時,馬斯克只有31歲,前兩次創業的成功帶給他億萬美元的財富,日以繼夜的工作也逼退了他的發際線,不同時期的照片顯示,他發財后顯然做了植發,并且非常成功。1米85的身高、英俊的外表和漂亮的發型不僅使他可以在每次產品發布時都站到C位,也使他成為名流圈層和媒體的寵兒。
且不說移民火星,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上,火箭發射、載人航天、量產汽車,這三項都是最能消耗財富的行業,馬斯克居然在這三個領域都獲得了成功,他的秘密是什么?
許多人脫口而出:冒險。在這些領域中,許多同行都曾經與風險共行,耗盡家產,甚至公司破產。美國航空航天專家霍華德·邁克庫爾迪(HowardMcCurdy)接受媒體采訪時,一語道破個中奧秘,“馬斯克的秘密不在技術,而在預算控制?!?/p>
SpaceX成立之初,號稱要做“航空領域的西南航空”。18年來,馬斯克忠實地執行了自己的商業計劃書,通過創新大幅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
他們也是火箭發射行業里第一個公開發射費用的團隊?!矮C鷹9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費用為6000萬美元,如果有定制需求則相應增加費用,而波音和老牌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資的ULA,為NASA提供一次發射,要收取3.8億美元。
“龍”飛船的總成本是3億美元,其他公司的宇宙飛船項目成本是它的10到30倍。自己采購金屬原材料、所有配件幾乎都在內部生產,是馬斯克打造“廉價太空”的法寶。
馬斯克執著于成本控制。SpaceX每一筆1萬美元以上的開支都需要經過馬斯克批準。與他打過交道的供應商也驚嘆于這位億萬富翁的斤斤計較。即便供應商拿出白紙黑字證明自己已經幾乎放棄了利潤,馬斯克也總是堅持要求他們降低成本,因為這是他商業模式的一部分。
他提出用消費電子產品取代過往的“太空級別”產品來生產設備的想法,最初讓供應商感到荒唐,但最后看到結果,他們又不得不贊嘆他的膽量非凡。
比如,無線電裝置就可以因此減重20%,并且創造可觀的成本收益。精簡之后,SpaceX的一件無線電裝置成本只有5000美元,而其他航天航空公司使用傳統設備來生產,需要花費5萬至10萬美元。
一家供應商給某個零件報價12萬美元。馬斯克笑稱,“那玩意兒還沒一個車庫門把手復雜?!彼o了5000美元的預算,讓工程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