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謝晉】生活中的謝晉
你看謝晉這個人,經歷這么多災難,他仍然還是這樣,樂樂呵呵,大大咧咧的。一到“文革”過了,又拍反映“文革”的這些題材。你說他懂政治嗎?
責任編輯:朱又可 袁蕾 實習生 陳伊瑋 鞏一璇
喝酒
我認識謝晉是12年前,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認識他。后來從生活中有接觸是1997年,兩個美國教授來我們學院訪問,他們對《鴉片戰爭》很好奇,想看中國人怎樣來表現這段被殖民的歷史,他們希望能夠見謝晉。
當時謝晉的《鴉片戰爭》已經上映完畢,剛好有空。我們學院執行院長打電話給謝導,所以謝晉很爽快答應了。時間約好了卻找不到翻譯,后來讓我當翻譯。
那天謝晉聊興挺濃,本來也就說見面一個小時,結果一下子聊了三四小時,聊完的時候天都黑了,我們學院就請他們吃飯。謝導那天特別地興奮,拿了瓶茅臺酒要跟兩個老外喝酒。老外不會喝酒,為了表示敬意,稍微抿了一點。謝晉就說,“你們不是男人的喝法,我教你們男人怎么喝。”他把酒杯倒滿,一昂頭,倒在喉嚨里,我都看傻了。他說這是拍《牧馬人》的時候跟寧夏、青海那邊的牧民學的,就是干喝。
后來那兩個老外被整慘了:有一個人晚上老是想吐,不敢到床上睡覺,就在浴缸上坐著,坐了一個晚上。我第二天去接的時候還坐在洗手間里。
第一次接觸,謝晉不像以前在媒體上、在報紙上看到的文縐縐的戴眼鏡那樣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而有點江湖氣,非常豪爽外向,一點不像上海人。后來接觸多是跟我的專業有關,因為我是做電影史研究的,所以涉及到上海電影當年很多事情不明白的地方,我經常去問他,把他作為一個歷史見證人、當事人。
有次我請謝晉談他的老師石揮,整理成訪談《回憶石揮》,發表在了《電影藝術》雜志上,可能因為那篇文章反響不錯,很多以前跟石揮有交往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