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反串導演 過士行默寫《備忘錄》
在過士行看來,劇場里扮演的男人、女人、一夜情,只是相,而相背后的東西是世道人心。
責任編輯:朱又可
調侃,那是激素
從10月11日到11月2日,話劇《備忘錄》要在人藝小劇場演20場。相當大的面子。今年3月份,過士行拿到《備忘錄》的劇本,打算排這個戲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難處是北京所有小劇場全年的檔期都排滿了。
幸虧老搭檔、“大導”林兆華幫忙,“通過關系”從人藝小劇場勻出12場的檔期。過士行的本行是編劇,他的幾部重量級作品《鳥人》、《魚人》、《棋人》、《廁所》、《火葬場》都由林兆華搬上舞臺。但與投資相比,12場的票房收入注定賠本,于是,12場擴容成17場、20場。
劇場解決之后,過士行找到同行、譚盾歌劇《茶》、《刺客》的編劇徐瑛來做出品人和監制。像過士行一樣,徐瑛喜愛《備忘錄》的劇本,他的工作就是拿出自己的稿費給大家開支。雖然戲單子上“出品人”打的名號是“博平恒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但這公司就是徐瑛自己。
按照過士行的意思,排戲的經費他和徐瑛一起湊,但徐瑛堅持:既然打出了公司的名字,錢全部他出;賺了大家分,賠了他一力承擔;過士行則堅持,賺了,自己一分也不要;賠了,倆人一人一半……
照現在的票房情況,賠是賠定了。人藝小劇場一場的場租是5000元,《備忘錄》的平均票價是一百多塊錢,每場180個座位,但是不讓賣滿。根據經驗,每場要留40張票的空位,因為總有一些人是不拿票也要進劇場的。不過這樣一來,過士行和徐瑛的君子協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