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宮頸癌病毒賽跑
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發出了一種廉價而高效的快速篩查宮頸癌技術。在宮頸癌疫苗已經上市的情況下,這一技術對于處在貧困中的發展中國家婦女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中外科學家聯合研發出了一種廉價而高效的快速篩查宮頸癌技術。在宮頸癌疫苗已經上市的情況下,這一技術對于處在貧困中的發展中國家婦女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
中外醫學家聯合研制出了一項可在兩個半小時左右快速篩查宮頸癌的技術。9月22日出版的英國《柳葉刀腫瘤學》(TheLancetOncology)雜志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這項名為 HPV快速篩查法(careHPV)的技術能夠快速而準確地捕捉到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導致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該技術“效果令人滿意。臨床檢測結果顯示,這項技術的假陰性率為10%,假陽性為16%,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使用的雜交捕獲二代(hc2)技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教授喬友林說。喬是此項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
在美國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下,流行病學家喬友林和他的研究團隊與美國衛生科技推廣研究所(PATH)以及德國凱杰公司(QIAGEN)合作,歷經5年,研究成功了這項篩查技術。
與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細胞學技術相比,HPV快速檢測技術實驗設施簡單,操作容易,且費用很低。
喬友林說:“縣鄉衛生人員經過基本訓練,就能很好地掌握這個技術。它可以在沒有水電的情況下操作。”
他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山西襄垣縣和武鄉縣,采用三種方法——HPV快速篩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觀察(VIA)法,以及雜交捕獲二代技術檢測(hc2)法,對2388名30-54歲婦女進行了對比檢測。
結果表明,HPV快速篩查技術,識別宮頸癌與高度病變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都大大優于醋酸染色后觀察法,并與雜交捕獲二代技術的檢測準確度相差不大。
這項技術在中國試驗獲得成功,改寫了宮頸癌生化檢測技術的歷史。“它的準確度與雜交捕獲二代技術相差甚小,但費用卻只是它十分之一。”喬友林說。
巴氏涂片技術的難點
HPV早被國際醫學界證明是引發宮頸癌的元兇,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中都可以找到它。
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的威脅婦女健康的第二惡性腫瘤。全球每年大約有47萬婦女患宮頸癌,其中8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