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同行 | 每一個堅守崗位的勞動者,都是英雄
看似尋常最奇崛
北宋年間,詩人錢公輔摸著手上收藏了唐代詩人張籍四百多首詩歌的詩冊,越看越喜歡,站在書桌前,心念一轉,決定給這份定稿命名為《木鐸集》,還把它送了一份給王安石。
王安石接到詩集也是越讀越有興致,胸中感慨萬千,從詩句里咂摸出一絲感想,詠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p>
是在稱贊詩句,又像是感嘆人生。
人人都說,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但其實沒人天生是英雄,不過是當動蕩來臨,普通人挺身而出,然后你仔細去看、去了解,發現他們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
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雜志發布抗疫群像報道“當世界停止時”,中國的外賣騎手高治曉成為當期雜志封面人物。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站在了聚光燈中央。
據報道,在疫情期間,北京打工的高治曉每天要跑一百多公里送單,還曾幫助一位糖尿病人到定點醫院買胰島素,為新冠肺炎患者送充電線。
如果不是因為有疫情,他們所做的這一切不過是日常工作最平凡、最不值得一提的部分。
而當世界為疫情止住步伐,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高治曉一樣的騎手、快遞員,很多人的生活才得以繼續,《時代周刊》稱贊他們有“非凡的使命感”。
是的,在疫情期間,外賣小哥、快遞員等依然堅守崗位,以自己面對風險來減少我們患病的風險,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于是,我們得以看清他們尋常外表下,那不能忽略、不可輕視的英雄氣概。
可也別忘了,成如容易卻艱辛,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很難,在此之前的千萬個日夜也并不容易。
包括外賣小哥在內的一線勞動者,比如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等,他們的標簽經常是弱勢群體、辛苦、心酸。他們在風雨里穿梭,為一份遲到的外賣焦急落淚,在凌晨五點的街道清潔醉漢的嘔吐物。
(環衛工人在勞動者港灣內休息)
當坐在寫字樓的白領會在加班的深夜突然感性,轉發一句“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正在趕去下一個餐廳取餐的快遞小哥突然抬頭看著燈火輝煌的大廈,默念一句,再跑完這單就能回家了。
對于為了更美好生活奮斗的人,同情是不合時宜的,我們堅信他們的努力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只是比起敬佩和英雄的榮譽,他們或許還需要一點點溫柔,當他們為城市奉獻青春的時候,城市和社會也正在為他們提供溫暖和庇護。
與守護者同行
如果你到建行廣東省分行辦理業務,也許會留意到有一個叫“勞動者港灣”的服務點,這像一個“小客廳”,有飲水機、沙發座椅,還有雜七雜八的老花鏡、雨傘、充電器,零散而瑣碎但非常實用。
這是建行廣東省分行為每一個人提供的歇腳港灣,無論你辦不辦理業務,都可以來歇歇,特別是城市勞動者們,這里“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這是一個家一般溫暖的可以休息的地方。
去年,大概有574萬人次享受到了“勞動者港灣”服務,因為效果良好,建行廣東省分行繼續投入2000多萬元專項費用全面加強“勞動者港灣”建設,為港灣再添設施。
同時,建行廣東省分行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在解決這些基礎需求之后,還要做些什么來讓這些城市的守護者們更能融入城市,更有認同感?
也許文創就是一種更為直接、更親切、更新穎的方式。
前幾年,故宮文創的出現,讓大家深感還是紫禁城“城”會玩:賣萌比剪刀手的雍正、“如朕親臨”旅行箱吊牌、朝珠耳機、“朕知道了”膠紙……魔性又可愛。
不知不覺中,文創慢慢成為網絡時代的一種情感表達載體,一種物以載文的流行模式。通過文創這樣的“物”,深刻的文化這么深刻的東西變得那么親切可人,厚重的歷史文化變成生活里一樣可以觸摸、使用的小物件。
物品自有千言萬語,一樣小小的物件,能夠承載君子之風骨,表達細膩的文化情感,見證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更能在日常生活里和人建立情感聯系。
于是,建行廣東省分行以城市勞動者的工作特性為設計靈感,創造了飛鳥、海鷗、駿馬的形象,飛鳥象征快遞員在城市間穿梭,海鷗象征環衛工人將城市生活妝點得更美好,駿馬象征出租車司機奔馳在路上,而勞動者港灣為他們提供家一般的關懷。
這些圖樣被印在水杯、飯盒上,城市的守護者們日常就可以使用,實用性很高,當他們看著這些圖案,也能感到一種關懷和認同感,建行希望以這種方式與所有堅守崗位的勞動者們同行。
(勞動者港灣系列文創:抱枕)
為文創賦予責任與關懷
城市的守護者遠遠不止他們,每一個一線勞動者都是其中一份子,他們是讓高樓爭相拔地而起的進城務工人員,是為經濟注入鮮活血液的年輕創業者,是孜孜不倦的老師……建行廣東省分行也在持續關注他們。
建行廣東省分行通過民工惠產品幫助進城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生活,全程監管現金流,確保農民工工資定向發放和及時到賬,把家國情懷落實在農民工最需要的地方,為農民收入保駕護航,為國家發展之路的穩定做出貢獻。
民工惠是路,連結進城務工人員和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民工惠文創系列是另一條路,是體現家國情懷的“逢山開路”、幫助民工兄弟學習技能的“書山有路”,更是以溫暖圍巾禮盒表達按時足額拿上工資返鄉過年的“溫暖心路”……
這一系列的民工惠文創產品則展示了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從精神層面給與更多的關懷,這條路想要鏈接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讓進城務工人員有更多認同感,讓社會看見他們是如何為城市添磚加瓦,如何創造了自己今天的美好生活。
(民工惠系列文創:毛巾)
金融與科技的碰撞,為人類文明的交響曲譜寫動人篇章:宋朝,紙幣的出現為經濟發展突破地域限制;十六世紀,股票形式募集的社會分散資金為地理大發現提供資金;我們這個時代,金融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賦予社會發展加速度……
建行廣東省分行通過“FIT粵”科技金融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助力我們這個時代科技發展,也通過文創彰顯金融助力科技的力量。通過文創,我們見證歷史,暢想未來。
(“FIT粵”科技金融系列文創:名片插)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這是魯迅的名言。教育如同采花釀蜜,建行廣東省分行通過“金蜜蜂”金融產品,為教育行業賦能。金蜜蜂文創系列聚焦教育領域的日常使用場景,以象征著蜜蜂的“黃黑條紋”配色,以高校師生為使用人群,開發出了筆記本、書簽、徽章、便利貼等一系列產品。
金蜜蜂文創系列聚焦教育領域的日常使用場景,文創產品不僅是教育行業日常能夠使用的實用性產品,更加注了文化內涵。
(金蜜蜂系列文創:筆記本+書簽+徽章)
在港灣里停歇的勞動者、按時拿到工資的農民工、躊躇滿志的創業者、孜孜以求知識的老師和學生……不用和他們面對面,通過文創,你能感受到他們的精神和風采。建行廣東省分行希望通過這些文創產品,通過這些這些扎實有趣、內涵豐富的設計體現一種人文關懷。
家是國的基礎,每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家的具體形象,關注小家、關注每一個人而不是數據,把他們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去展示,這是人文關懷,更是家國情懷。建行廣東省分行寫進企業文化里的使命“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正是這種濃重家國情懷的來源。
國之大業任重而道遠,家之關懷需俯察細微。未來,建行廣東省分行將持續踐行社會責任,關注更多微小領域,傳播更廣泛的善意和溫暖,也會通過文創這種親民、創新的方式傳達更高的金融責任、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