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820230)
“解放生產力”解放了這么多年,解放了人,打破了商品流通壁壘,現在終于觸及了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
責任編輯:圍觀中國
◆ 中國改革大戲的高潮唱響了
英國《泰晤士報》,10月20日,Rosemary Righter
中國19日宣布“改變整個農村政策”,改革陣營贏得了意義重大的勝利。土地可以流轉,經濟必然性勝過了意識形態,其影響將是農業土地市場首次開放。這是給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份再合適不過的敬意。
1978年,鄧小平正式在農村開始市場改革。“家庭承包土地”結束了毛澤東的公社,農民可以出售自己的產品。但禁止土地交易、禁止把土地用作貸款抵押依然極大地拖累了中國農業。
北京試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支增加了四倍,廢除農業稅,減免學費,補貼糧食生產,嘗試初步的醫療保險,但農村貧困之源在于拒絕讓耕者有其田。隨著經濟衰退加深,農村被壓抑的需求才又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有辦法迅速增加農業產出和農村收入,就能促進農村對城市制造品的需求。胡錦濤在小崗村談到為了“發展規模農業”允許土地流轉,這是表明改革迫在眉睫的一個公開信號。
但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