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系列報道之四】美國總統候選人,哪個對華更溫和
眼下的美國情狀,將使新總統至少在履新一年內無暇顧及中國,至于未來,最大的可能將是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延續。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千萬別給總統候選人貼標簽,也別聽專家的,很多時候,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
與過去不同,本次美國大選中,兩位總統候選人沒拿中國議題當“牌”打,雙方關于中美關系的共識大于分歧。無論誰最終勝出,無須在意其個人風格,決定中美關系的決定性原則只能是“美國利益至上”。眼下的美國情狀,將使新總統至少在履新一年內無暇顧及中國,至于未來,最大的可能將是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延續。
“你說我們美國最強大,可我們欠中國那么多債,你對此怎么看?”
“中國在非洲有很多活動,你和美國準備怎么辦?”
10月10日下午,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名為LakevilleSouth的中學禮堂中,在面對面的鄉鎮拉票活動中,有人就中國問題,向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提問。
此前不久,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還在嚴詞回應美國對臺灣軍售。
頭發花白的麥凱恩,草草地告訴提問者,如果他當選,他將致力于改變。
中美關系會不會因為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而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圍繞這個話題,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防部的部分官員,以及美國民間智囊團部分成員。
最大的分歧——經貿關系
奧巴馬在祝賀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賀信中曾經表示,美國會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
麥凱恩肯定地說,下一任美國總統需要和中國展開更為廣泛的合作。
華盛頓特區是美國政治的中心。而談到中美關系,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或者美籍華裔,大多認為不管共和黨的麥凱恩還是民主黨的奧巴馬當選總統,都還會延續布什政府的政策。
10月8日上午,記者與亞太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