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 | 閻崇年:我去過故宮一千多次,次數多了體會就更深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太和殿前廣場。這個廣場一般人都不大注意,這個地方雄偉,1952年在這開過一個亞洲與太平洋區域的國際性大會,5萬人裝得下。后來去多了,你看這太和門瓦是黃的,柱子是紅的,圍墻是赭色的,水是綠的,橋是白石橋,這個地方是灰地,七色都有,簡直是一幅油畫。所以我說故宮初看是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再就看文化、看藝術,再就是更高了——看故宮的精神?!?/blockquote>責任編輯:邢人儼
86歲的歷史學家閻崇年把時間分割成一個個單元,上午下午共四個單元,除了午休一會兒,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他家的書柜由他親自設計,不同尺寸用來裝不同種類的文獻。為了裝下盡可能多的書,連餐廳上方的天花板也做成了書柜。
閻崇年因參加央視“百家講壇”而知名,2012年,他開始講“大故宮”系列,之后八年,他寫了八本與故宮有關的書籍。今年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了,從大年初一開始,連續寫了四個月,閻崇年完成了第八本與故宮有關的書——《故宮疑案》,32萬字,講述28樁歷史疑案。
閻崇年第一次去故宮是在1949年,這些年算下來,已經去了故宮一千多次了?!肮蕦m是一次看一點,有一點體會,看的次數多了體會就更深了?!彼麑δ戏街苣┯浾哒f。
閻崇年出生于山東蓬萊,從曾祖父到父親幾代人都在北京謀生,幼年時期他常聽奶奶講歷史故事,以及男人們在北京帶回的見聞,自小就對故宮有“非常美好的印象”。蓬萊當地有句土話,意思是如果不上北京,等于枉來人間走一遭。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閻崇年來到北京。父親帶他去看故宮,從天安門、午門進入,門外有人賣烤白薯。那時大殿對游客開放,導游拱他上去坐坐,閻崇年想到金鑾寶座是皇帝坐的,拒絕了?!安蛔杂X地對文物、對皇帝寶座有種敬畏?!彼貞?。
在閻崇年的印象里,當時故宮年久失修,太和殿前廣場的磚地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會崴腳。美國藝術收藏家珍妮特·埃利奧特在一本書里形容:“……里面雜草叢生,垃圾成山,有些部分甚至被半埋在沙土里。大約有25萬噸垃圾被運走,整整裝了8300車?!焙髞韼啄?,故宮修繕工程面積達到8萬平方米,到1957年,整個修葺一新。
講了《大故宮》系列后,遠遠從神武門走過,閻崇年會被工作人員熱情地迎進去。他笑稱自己成了故宮的宣傳員。
有一次閻崇年寫到雍正皇帝從乾清宮搬去養心殿,歷史上都說雍正務實勤政,去乾清門上早朝更近了。閻崇年疑惑,“很近,到底有多近呢?”問了幾個故宮老先生,都說不出具體,于是他請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起去實地測量。兩個人用皮尺測量了后寢殿前門到養心殿后門的距離,“雍正皇帝上班,從邁出家門口到辦公室門口一米八,不是親自量我也不信”。
單霽翔評價閻崇年,“我覺得在這些學者身上有特別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嚴謹?!?/p>
2020年5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