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給大水一個去處 | 封面人物
無論是長江防洪體系最為關鍵的水庫群聯合調度,還是每一座大小堤壩上的守衛戰,其最基本的思想與大禹治水的故事仍然一致:疏導洪水,給大水一個去處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黃劍
南方水災
南方暴雨從5月開始。5月4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第一個暴雨預警,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有大到暴雨。6月2日,中央氣象臺發布近五十天的連續暴雨預警,是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降雨持續時間最長的。
水災首先出現在華南和西南。6月7日,廣西桂林遭遇特大暴雨,引發洪災,桂林陽朔降雨量創歷史極值。一日后,廣東也出現了今年最強的降雨過程,國家水利部在當天將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等級提升至III級。
6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6月以來,強降雨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6月22日,重慶發布歷史上首個洪水紅色預警,綦江流域全線迎來強降雨,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3米。
6月26日深夜,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北部地區突降暴雨至特大暴雨,彝海鎮、高陽街道、靈山景區局部地區受災嚴重。這場特大暴雨造成19人遇難、3人失聯。此后,連續降雨引發“太湖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云南昭通洪澇、貴州銅仁山洪暴發,湖北黃梅山體滑坡,新安江水庫首次9個泄洪閘孔全開泄洪等。
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7月6日,“鄱陽湖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長江水位高于鄱陽湖水位,長江水倒灌入鄱陽湖。
6月以來,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以及黃河上游、長江和太湖都發生了1號洪水,全國有433條河流超警,占了今年以來的96%;長江和太湖洪水并發,長江中下游干流監利段以下一度全線超警,中間洞庭湖還出現過超保洪水。這使得今年防洪形勢時間緊,任務重。
7月10日,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下稱“長江委”)發布今年首個最高等級的洪水預警信號:鄱陽湖湖口附近江段、鄱陽湖湖區洪水紅色預警。同時,將長江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次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
此后,鄱陽湖區出現多個堤壩潰決險情,啟用單退圩堤行洪。隨后暴雨轉向湖北、安徽,安徽成為首個啟用蓄滯洪區的省份。
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是我國汛期的一個特點。6月以來,我國中小河流中有397條超警,有100條超最高防洪水位,27條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7月12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當日,九江市永修縣三角鄉三角聯圩潰壩。在三角鄉唯一沒有被洪水淹沒的建華村,一位村民跟我們說,是“搶修”(小圍堤)保住了村莊。我們的攝影師聽成“搶收”,搶收了水稻所以免受災禍。新世紀以來,我國水災的一個特點是,人員損失大幅降低,主要以經濟損失為主。
“沒事,搶修和搶收一樣?!睌z影師說。沒錯,能保住一座堤,就能收到今年的農作物。
截至7月13日上午7時,洪澇災害已經造成了全國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或失蹤、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江西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