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天的回憶:尋找“他者”的“同溫層”

責任編輯:朱又可

2020年還沒過出什么亮色,轉眼卻已到七月底。周末,頂著漂浮的腦袋,決定回憶一下這個新十年的前半年里,我做了什么。

這當然得從新年第一天說起。而新年第一天,我做了什么呢?——我靠著紐約林肯中心電影學會電影院最后一排座位邊上的隔板,站立1小時又56分鐘,看了一部事先對who、what、when、where一無所知的滿座紀錄片,溫暖至今。

林肯中心電影學會電影院排隊買票的人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

年底,我和同事們起早貪黑拳打腳踢,刷完了一組高難度的預算數學題,新年第一天醒來,我決定要好好犒勞自己,語文、發呆、文藝!大冷天里,我頂著塞滿了數學的腦袋,隨手往包里放了本中文雜志,決定到咖啡館坐會兒,醒到語文里。

附近的兩間咖啡館都不開門,于是索性搭地鐵到東86街上我喜歡的“Variety”咖啡館去。一卷在手,一杯在側,周圍輕聲細語,背景音樂又是新年應景的施特勞斯,簡直搭建了最好的語文環境!——直到,直到,我發現這本雜志的主題文章叫做《最美敦煌——從莫高窟、榆林窟到麥積山》,144頁的雜志,從33頁到113頁都是這篇,占據55.56%……

我硬著頭皮讀了兩頁,沒能讀進去。從前往后翻遍雜志,也沒看到其他讓我定心的文章。在《藍色多瑙河》的背景音樂里,我開始發呆。

不甘心之中,我決定把雜志從后往前再翻一遍——沒錯,從后往前。這時,倒數第6頁上的一篇《“數字全景監獄”的精神分析師》映入了眼簾,介紹的是德籍韓裔新生代哲學家韓炳哲(Byung-Chul Han),一個陌生的名字。

仔細一讀,這位韓炳哲,有著傳奇的履歷:1959年出生在首爾,大學讀的是冶金專業,22歲時在身無分文、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到德國學習哲學、文學和神學,以驚人的速度學會了德語,35歲時以《海德格爾的情感概念》的論文取得弗萊堡大學博士學位,六年后赴巴塞爾大學哲學系任教,2012年至今在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任教,2010年憑借薄薄一冊《倦怠社會》橫空出世,此后以每年一至兩本的速度出版了《透明社會》《精神政治學》《愛欲之死》《在群中》《他者的消失》等16本書,一躍成為C位新星哲學大叔!

與我所知曉的??碌摹耙幱柹鐣焙汀吧螌W”不同,韓炳哲分析的是“功績社會”和“精神政治學”,這個社會通過“肯定”而不是“否定”來運行,“苦藥”的控制讓位于“點贊”的討好和成全。同時,在邊沁和??碌摹叭氨O獄”的基礎上,韓炳哲以“數字全景監獄”來描述當代社會,認為其大部分問題在于,“他者的時代已然逝去”,他者的否定性讓位于同者的肯定性,而“同者”缺少限定它、塑造它的辯證的對立面,最終形成了“同質化的恐怖”。

——我的天,多么精準、警醒的描繪和剖析!

不知何時起,Variety咖啡館里的背景音樂從施特勞斯圓舞曲變成了德彪西的《月光》,在如水的月色中,在清冷又不失溫度的旋律里,在最不似卻又最逼真的印象派畫卷上,韓炳哲的文字以金石之聲映入眼簾:

“人們踏遍千山,卻未曾總結任何經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