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編”出的脫貧路
7月27日一早,在柳林縣龍門垣村手套加工扶貧車間,只見六七位村民熟練地完成著手套加工的各個工序。
“縫手套是個技術活,縫合都有順序,這個手指縫隙做好了再做大拇指?!贝迕裢蹩∏逭f。
今年6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俊清由于年齡偏大、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務工困難。自從手套加工扶貧車間進駐村里,她就積極參加培訓并成為了織手套能手。
“一天能加工30多個手套,掙30多塊錢?!蓖蹩∏逍χf。
為了幫助村民走出一條可持續致富路子,2019年,柳林縣瀾海服裝加工有限公司與陳家灣鄉龍門垣村合作,在村里建起手套加工扶貧車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據介紹,該加工車間由瀾海服裝加工有限公司提供生產設備及加工材料,村民們參加崗前培訓合格后,在村里進行加工生產。加工合格的手套由公司統一回收,村民每加工一雙手套可得0.9元的勞務費,熟練上手后可實現月收入1000元以上。
今年60歲的張海蓮,兒女已經成家,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她和老伴兩口人,做手套之前僅靠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自從去年在村里的手套加工扶貧車間做上手套,生活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來到廠子上班,一天平均能做二三十對手套,最多時能做四五十對,我們兩口子生活有了保障,而且路不遠,也不太勞累?!闭勂鹱约荷习嗪蟮淖兓?,張海蓮高興地說。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饼堥T垣村手套加工扶貧車間的建成,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同時通過就業帶動全家脫貧,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不落一戶。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