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房地產、互聯網、 銀行及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為深入分析不同行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從行業規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社會責任敏感性三個維度,選定、增設了房地產、互聯網、銀行和汽車四個行業榜單,對該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進行調研分析。行業榜單的評價指標在沿襲總榜單責任治理、經濟責任、公平運營、產品與消費者、環境責任、員工責任和公益慈善七大指標模塊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征二級指標和指標權重進行了調整,以便更好衡量它們的行業特色社會責任議題。
責任編輯:張創
2019年房地產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房地產行業正面臨轉型,不論是從政策調控、居民需求還是企業風險應對來看,謀求高質量發展要求空前迫切。能滿足多元利益相關方需求,社會責任表現越優秀的企業,越有可能在未來環境下獲得發展韌性和持續動力。
2019年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聚焦中國房地產上市50強房企的社會責任表現。經調研分析,50家企業社會責任平均得分為42.59分(百分制),50分以上的企業17家,60分以上6家。在本次調研中,有企業因為頻發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被“一票否決”,未被納入本次評價。
1.銷售業績增速放緩,行業集中度較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0.1%;銷售金額增長6.5%,比上年低1.5個百分點。受調研企業遵循行業整體趨勢,利潤和銷售面積增長仍高于全國同期增幅。受調研企業銷售面積總和約6.63億平方米,占2019年全國總銷售面積近4成;平均利潤增長率為33.09%,銷售面積平均增速為21.63%,行業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2.合規問題仍然突出,促進供應鏈履責任重道遠
調研顯示,94%企業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但仍有42%企業(包括分子公司)因為合規問題受到監管部門處罰;58%企業建立了反腐敗制度,有10%的企業因為貪腐問題被媒體曝光。38%企業陳述了在供應鏈中開展反腐、環境、安全等責任審查,但多數企業未建立明確制度、實施量化考核。
3.工程安全與質量問題多發,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到位
房地產企業的消費者責任包括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負責任營銷、保護客戶隱私等。從調研結果來看,8成企業建立了工程質量管理標準、產品品質檢測標準,但有68%的企業在2019年發生了產品質量相關的負面事件,50%的企業(包含其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現場發生了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56%的企業建立了負責任營銷相關制度,但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發布的2019年房地產業投訴數據,15325例房地產行業投訴中,6成以上為合同類投訴,其中銷售欺詐、虛假宣傳是投訴熱點。
大數據時代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成為重要議題。調研顯示,僅36%的企業建立了隱私保護相關制度。
4.環境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監管倒推企業提升綠色意識
房地產所在的建筑行業一直以來是高能耗、城市垃圾生產大戶。受調研企業僅34%建立了系統的環境管理制度;68%的企業統計了碳排放,但僅4家制定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文制度和舉措。
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是衡量房企綠色產品研發能力的有效指標。調研顯示,72%的企業實施綠色建筑認證,認證綠色項目超過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企業有9家,碧桂園、恒大、世茂三家企業超過3000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溫室氣體排放、資源消耗、廢棄物管理等)普遍優于A股上市房企。2019年12月港交所新規對環境披露要求越發嚴格,推動企業重視環境管理和信息披露。
5.促進就業和體面工作,企業應擔更多責任
房地產是提供和拉動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之一。調研50家房企雇傭員工總數超過150萬人,平均增速為16.11%;有30%的企業員工數有所減少。自2019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降薪、裁員動作不斷,在薪酬和人力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如何公正透明、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需注意的問題。
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居全球第一,但女性職場晉升機會、薪酬整體低于男性。管理層女性占比被看作衡量企業是否推動職場性別平等的指標之一。調研發現,僅4成企業披露該指標,管理層女性占比超過30%(OECD國家平均水平22.3%)的企業有4家,為世茂、金茂、藍光發展、龍湖。
90%受調研企業建立了員工職業安全與健康制度或舉措,但對促進供應鏈勞工安全與健康,企業仍做得不夠。僅46%的企業面向供應商、承包商開展安全培訓;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受調研企業(包括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現場傷亡人數超過70人。
6.公益捐款捐物貢獻多,需探索更可持續模式
調研顯示,20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