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績效,聚焦價值,回歸本質 ——2019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創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任何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都是社會的企業。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估評價必須置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中去動態考量,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中聚焦企業的本質責任、關鍵社會責任議題。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更加復雜,政府積極實施宏觀調節政策,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6.1%的增長,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2019年,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在壓力與徘徊中快速尋求突破。

在企業實踐層面,企業履責意愿快速提升但履責實踐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在傳統社會責任領域,一方面,部分企業積極倡導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聯合發起可持續發展行動倡議,但另一方面,企業違法違規等社會責任缺失事件頻發。根據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9月-2020年6月,中國共發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事件470多起。在互聯網等科技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更新企業的愿景和使命,積極擁抱科技向善,但隱私保護、信息泄露、數據安全、技術倫理、兒童保護等負面事件頻發,互聯網公司工作時間“996”更是引發了全社會關于員工權益的討論。

在政策引導與規制層面,2019年,推動、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納入經濟改革政策要求。如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國務院國資委在《關于中央企業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世界一流企業要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港交所新修訂的《ESG報告指引》發布,進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要求;上交所在發布的《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科學倫理規范,尊重科學精神,恪守應有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范。

在此背景下,為更好地反映當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進一步引導企業將價值創造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相融合,讓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與評估真正發揮“監測器”與“風向標”的作用,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調研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并于2020年3月正式啟動調研,歷經5個月時間的調研與分析,最終形成了“2019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指標體系優化:關注管理水平和績效表現

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和排名最早出現于20世紀中期,經過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