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彥修與戴文葆的友誼
曾老從不因保護戴文葆受到牽連而后悔,反而為解放了“全國知名的出版界十分優秀難得的人物”而自豪。他說他做這些事,是“我拯救了我的靈魂”。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戴文葆(1922-2008),著名編輯出版家,首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
曾彥修(1919-2015)同志到人民出版社工作后,結識了我的父親戴文葆(1922-2008),此后在多個歷史的關節點,曾老給予父親有力的援手,既挽救了他的政治生命,也激發了他的工作熱情,在半個多世紀里,兩人結下了特殊的交誼。
處理“戴文葆事件”
曾彥修同志回憶說,他1954年進入人民出版社任職不久,發現有一位編輯的審稿意見“長長的,有學術根據,措辭謙遜,文辭簡潔扼要,全部基本楷書,如有錯字,不是劃掉另寫,而是另寫一字或數字貼在上面,像考進士一樣認真”,遂電話招至辦公室約談。這位編輯就是戴文葆。此時彥修同志35歲,父親32歲。彥修同志覺得父親“做事認真負責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折服”。在進一步了解了他的工作經歷后,更加賞識,他特別尊敬有學問的人,說“以后實際上是以師事戴的”(引自曾彥修《平生六記》)。我沒有見到父親在文章里談論彥修同志,但他以后常常言必稱“彥修”,可見彥修在他心中同樣占有重要的位置。
1954年,父親被任命為三聯編輯部的副主任,協助主任陳原同志工作。那個時期,三聯組織出版了很多好書。當時,人民出版社的規模還不是很大,“三塊牌子,六個編輯室”(編者注:當時人民出版社兼用三聯書店、世界知識出版社的名義出書),網羅了大批黨內外的學問家。父親表現得很能干。沈昌文回憶說,他在社里“很受重用……他非常能說,而且古今中外都通?!瓌e的編輯室編出來的書,他經常發表評論,得到領導上的首肯?!保ㄒ陨虿摹吨馈罚?/p>
不久,“肅反”運動來了,父親解放前在國民黨阜寧縣政府工作幾個月的一段經歷不僅受到質疑,而且還被嚴令查處。大致情況是,抗日戰爭時期,父親中學畢業后,因為找不到出路,被國民黨阜寧縣政府錄?。ó敃r江南一帶已被日本人占領,蘇北阜寧一帶比較空曠,新四軍還沒去)。后來父親在《大公報》工作時,把一段經歷寫進了自傳,《大公報》地下黨里有人對父親的經歷產生了懷疑,這人后來調到了北京,于是戴文葆有歷史問題的說法也就在北京傳開了。當時社領導受到上級給予的極大壓力。具體的經過,彥修同志在《“戴文葆事件”真相》文章和《平生六記》一書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平生六記》的前言中說“對任何人的生命和聲譽,均應該予以無比尊重,這是人與非人的界限,千萬不要去做相反的事,或頌揚相反的東西”。書中記錄的多個審查故事,都貫穿了他的這個思想。
在對待我父親的“問題”上,他也是這樣。面對上級的高壓和催逼,他的態度是“沒有確證是不能提出的”。他采用的方法是“擺龍門陣”,“無一字涉及歷史審查”,借戴來交稿子,開玩笑似的“談了三四次,就把歷史問題大致談完了”。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