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融資新規收緊,戰略投資者受限
監管在堵規則漏洞,為此前寬松的定增新規收緊口子,這對A股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
定增認購者之所以有折扣是因為定增股份存在鎖定期,需要給有關投資者以流動性補償,而如果折扣過低并且鎖定期過短,就會產生制度套利。
“戰投不一定是最好的股權投資者,而財務投資人也并非無法滿足上市公司的需求?!?/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修改多次的A股再融資政策再起波瀾。
2020年7月22日,凱萊英(002821.SZ)公告了最新的定增方案,歷經5個多月,公司的定增對象由知名投資公司高瓴資本一家變更為35名特定投資者,鎖定期和定價基準日等關鍵信息等都進行了修改。
市場嘩然,凱萊英原本是2020年初再融資新規發布后,首個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標桿性案例。
五個月前,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與再融資相關的條例,定增作為A股規模最大的融資工具,成為此次監管“松綁”的核心。
松綁力度遠超市場想象。發行價格從原來的九折降至八折,鎖定期從原來的36個月降至18個月,但對能夠享受折扣、參與認購的戰略投資者追加了明確且苛刻的標準。
各路戰略投資者迅速涌入資本市場。截至7月28日,市場新增預案募集資金超過8300億元。
然而,凱萊英的“出師不利”,意味著這套“史上最友好”的再融資新規,或許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寬松。
牛市“發動機”
至2020年,定增存在于A股的歷史只有短短15年,卻與牛市如影隨形。
資本市場早期,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用定增補充資本。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厘清后,同年5月證監會頒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首次提出上市公司實施增發,可以同時采用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定增步入正軌。
至此,上市公司擁有了包括IPO(首次公開發行)、定向增發、公開增發、可轉債、配股等主要融資手段。
相較于公開增發,定增的參與門檻更低。上市公司無需滿足近三年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的要求,而且允許以九折的價格設定發行價,無疑更能吸引投資者參與。憑借上述優勢,定增很快超越了公開增發,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首選。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2007—2011年間,A股年均定增數目為138家左右,年均定增金額為2686億元左右,占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比例的45%。2008年受金融危機沖擊,定增項目數與融資規??焖倩芈?。4萬億流動性釋放后的2011年,定增猛然間超越IPO,變身上市公司規模最大的融資工具。
如果說早期定增只是政策催生的產物,在2014年的這一輪牛市中,定增已成為市場的主要推手。
2014年5月,證監會公布《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同年11月《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再次修訂,這一年不僅中小企業的定增需求爆發,也催生出眾多資產重組和并購交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