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貉之爭:上海某小區野生貉數量暴增 |中國綠色公號榜239期
責任編輯:汪韜
出品|千篇一綠 數據支持|清博大數據
監測時間|2020年7月19日0時 — 2020年7月25日24時
制作|周嘉珺
上海某小區野生貉數量暴增
上海松江某小區自稱出現野生貉傷人現象,據公眾號“自然測量員”勘查和走訪,一段視頻中,二十只左右本應該溫和、羞怯的野生幼貉喪失了對人的距離和恐懼。二十只幼貉聚在一起搶食貓糧,時不時相互撕咬,背后的黑暗中還有十幾個發光的眼睛。
在小區之中,幼貉和成年貉的比例至少是5:1,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只新出生的小貉都活了下來。這在自然界之中屬反常,意味著種群數量的失控。
大群幼貉搶食貓糧。
文章分析,生態遭遇破壞的主因是戶主原本善意的投喂行為。投喂會肇致野生動物喪失獨立生存的能力,讓野生動物暴露在疾病風險中,影響野生動物的正常遷移,讓野生動物數量不正常的爆發等等。此外,投喂也會帶來公共安全危害。人類的投喂會引發動物對人類的攻擊行為,加強它們的侵略性,可能誘發人畜共患疾病,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等。
推文《貉爆發背后:投喂野生動物,危害公共安全》獲得57908閱讀量,984個在看,受到廣泛關注。
江蘇省按新標準罰出廠內無組織排放超標第一案
2020年7月19日,蘇州市吳江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轄區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無組織排放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某玻璃鋼葉輪生產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收集不到位、現場氣味刺鼻等情況,依法進行立案調查,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按規定進行行政處罰,成為嚴格按照新標準江蘇省實施廠內無組織排放超標處罰第一案。
公號江蘇生態環境發布的《“車間外1米”!江蘇按新標準罰出廠內無組織排放超標第一案》一文獲得51603閱讀量,260個在看,居榜首。
《2020年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幫扶指導方案》發布
2020年7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文件,將對2019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的自行監測行為進行重點幫扶。
生態環境部門將采取現場評估、抽測和比對監測等方式,加強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幫扶指導,進一步壓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提高自行監測數據質量,為環境管理提供精準、可靠的監測數據支撐。
文件原文可查看《生態環境部將對2019年12月31日前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重點幫扶』》,此推文獲得16726閱讀數。
評論:危廢噸處置費從7000元跌落至2000元
2017年的危廢產業,就是一個字“火”,千億級的大藍海市場,再加上2018年上半年的清廢行動,將市場行情迅速炒熱。但是,現在的危廢行業,整體的利潤、處理費都開始下降,局部地區下滑還挺明顯。出現了部分地區產能過剩、毛利潤減少、處置費下滑、有效資質不足,區域性、結構性產能錯配嚴重等問題。
國內某大型危廢企業總工說,這個行業挺尷尬的,危險廢物是流動的,工業企業也是流動的,化工園區更是流動的,但是危廢跨省轉移卻是“不動”的,限制死死的,所以才會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產能錯配。
環保圈的評論《“千億”危廢神話破滅?噸處置費從7000元跌到了2000元》一文獲得24567閱讀量。作者建議企業應積累運營經驗,抓住優質項目的機會,做好長遠打算,重視人才。
公號文章榜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