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醫廢處置企業違規頻發,專家指醫廢與生活垃圾協同處置成趨勢

責任編輯:吳斌

新冠肺炎疫情讓小眾但重要的醫廢處置行業進入大眾視野,后疫情時代如何提升醫廢處置行業的環境表現?7月29日,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管理機制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專家表示,我國醫廢焚燒設施處置量占總量的60%,現役醫廢專用焚燒設施大多規模較小且部分運行時間較長。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小型醫廢焚燒設施將在未來被逐步淘汰。醫廢處置設施與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處置設施統籌合并建設將是今后的趨勢。

環保公益組織無毒先鋒發現,過去三年醫廢處置企業違規記錄較多,尤其是醫廢焚燒處置企業違規情況較為嚴重,且醫廢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公開度不理想。專家表示,由于一個地市通常僅有一個醫廢處置企業。建議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企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工作人員在一處醫療檢測機構接收醫療廢物。新華社 圖

小型醫廢焚燒設施運行工況穩定性較差

新冠肺炎疫情使醫療廢物處置壓力激增。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30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179.4噸/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天,增加了26%。

依據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3月,全國共有482家醫廢處置企業。這些企業的主要處置方式有高溫焚燒、高溫蒸汽滅菌、化學消毒、微波消毒等。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張箏介紹,焚燒為我國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的主要技術之一,2018年我國焚燒設施處置醫療廢物58.8萬噸,占處置總量的60%。不同技術各有利弊,對焚燒而言,優點有適用范圍廣、技術成熟等,但缺點也很明顯,即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二噁英等。

張箏表示,現役醫療廢物專用焚燒處置設施規模多數較小,規模在10噸/日以下,且大多已運行10年以上。規模較小的焚燒設施運行工況穩定性整體較差。張箏稱,根據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不符合國家現行城市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和工業廢物焚燒相關污染控制標準、工程技術標準以及設備標準的小型焚燒爐”被列入淘汰類。

據悉,《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污染控制標準》尚未出臺,二噁英排放限值目前執行的是《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張箏介紹,疫情前我國已在推進醫療廢物相關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并于去年11月出臺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污染控制標準》(征求意見稿)。疫情后,該標準及相關技術文件的制修訂工作得到加速推進。

張箏參與了此標準的編制工作。她介紹,經過大量的調研、論證,征求意見稿將二噁英排放限值確定為0.5ng TEQ/Nm3。北京、上海和河北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醫療廢物焚燒排放地方標準,二噁英排放限值執行0.1ng TEQ/Nm3。

工作人員在整理已經清空的醫療廢物專用垃圾桶。新華社 圖

醫廢處置企業違規記錄多,機構呼吁減少屢罰不改現象

環保公益組織無毒先鋒認為,短時間內急劇增加的醫廢處理量為環境帶來了壓力,也為醫廢處置企業的合規運行帶來了挑戰。

無毒先鋒梳理疫情前全國482家醫廢處置企業的相關數據發現,在環境監管方面,2017-2019年醫廢處置整體表現違規記錄較多,共有113家醫廢處置企業存在違規記錄,違規記錄總數達250條。企業違規主要集中于超標排污、廢氣排放、醫廢以及灰渣管理。

相比其他類型的醫廢處置企業,醫廢焚燒處置企業違規情況較為嚴重,罰款總額較高。2017-2019年醫廢焚燒處置企業在醫廢處置企業違規總次數中占比達到57.4%,被罰金額占比達到79.1%。

無毒先鋒認為,這些現象說明醫廢處置廢氣治理方面環保投入或者環保設備穩定性存在問題,企業內部醫療廢物管理、灰渣管理規范性存在不足?!皯皶r披露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的違規記錄和企業落實整改環境信息,減少屢罰不改現象?!睙o毒先鋒呼吁。

在信息公開方面,根據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企業污染物排放的信息應當被及時披露。無毒先鋒認為,醫廢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公開度非常低。

無毒先鋒發現,482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中,僅有56家企業在各個省、市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平臺披露企業自行監測排污數據,占11.62%。

疫情期間(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中旬)的抽樣分析顯示,其中35家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實時公開,另外21家企業出現長時間數據空白或者數據缺失現象。其中焚燒處置企業實時監測數據超標排污現象突出,公開自行監測數據企業中日均值超標企業占比達到22.9%,超標企業平均超標次數達到6.5天。

此外,截至2020年3月,2019年總共有24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公開了2018年企業自行監測年度報告,僅占4.98%。

張箏表示,由于醫廢處置行業規模較小,一個地市往往只有一家醫廢處置企業,缺乏市場競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提質升級的積極性。

無毒先鋒呼吁,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廢物處置企業日常企業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加強對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的監管力度;醫療廢物焚燒處置企業應當全面公開企業自行監測數據。醫療廢物處置行業應引入競爭機制,促進企業優化環境管理。

未來醫廢將與生活垃圾、危廢處置設施統籌合并建設

根據官方設立的目標,2020年底前實現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到2022年6月底,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張箏介紹,實際上,去年10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的指導意見》就提出了“2022年6月底前各縣(市)具有較為完善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的目標,相關工作已在推進,新冠疫情加速了醫廢收集處置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建設。需要注意的是,該目標并非要求每個縣都要建立醫廢處置設施,可根據當地情況選擇適宜的處置方式。

市場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醫廢行業將迎來顯著增長。在此背景下,應如何更好地發展該行業?

張箏建議,未來需要從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個方面開展醫療廢物污染防治。源頭減量即將未受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廢物分開收集;過程控制即通過收集網絡的構建將醫療納入監管范圍;末端治理即通過對現有設施提質改造提升設施規范化運營水平。同時,全過程的遠程監控、GPS、在線監測等現代化手段將有效防控醫廢收集處置過程中的環境風險。

“未來醫廢處置設施將與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處置設施統籌合并建設?!睆埞~稱,大規模的焚燒處置設施可以使用更好的污染治理設備,更加精準的控制工藝參數,保證后續污染排放達到較低水平,這是未來的趨勢。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