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健委”公眾號半年漲粉百萬 醫衛界頂流“段子手”啥樣?

責任編輯:游曼妮

天天用不重復的“段子”做科普,稍不留神每篇文章就十萬+,會玩梗的“深圳衛健委”不愧是廣東21地市衛健公眾號的“頂流”。在“廣東21地市衛健政務新媒體健康傳播力榜”一季度、二季度的制作中,南都課題組發現,“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以其巨大的閱讀量、接地氣的選題、極具“網感”的編排方式、詼諧的文風,在一眾政務號中脫穎而出,已擁有了大批擁躉。

作為深圳市衛健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它是怎樣呈現出這樣的風貌?近日,南都記者采訪了“深圳衛健委”背后的小編——“深小衛”團隊,聽他們暢談官微運營理念和經驗,以及疫情期間力推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內情。

關于運營理念

南都:你們是深圳衛健委的官微,為什么呈現出了與其他政務號完全不同的風貌?

深小衛:很多粉絲把我們稱為政務宣傳的一股“清流”,不少人懷疑我們真的是官方號嗎?真的是衛健委嗎?畢竟我們這么活潑,有時候還有點“污”??梢哉f,過去的政務宣傳是“60后”的風格,到我們團隊想要呈現出一個“90后”的風格。我們的團隊也是“90后”為主,“前浪”和“后浪”相結合,以“后浪”為主。另外,我們的團隊成員基本都有媒體的工作背景,或者是醫院系統中搞宣傳的好苗子。

想要改變,最大的利器是“市場化”,我們本身是一個自主運營的市場化團隊,對標的是市場上新媒體領域的精品、大V,市場上的受歡迎的東西都擺在那里,我們學兩招回來,就已經能夠在傳統鐵板一塊的政務宣傳中讓人眼前一亮。

南都:具體有哪些“招”?

深小衛:我們做“官宣”,從來不會把紅頭文件直接堆上去,而是面向深圳市民。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齡不到34歲。我們的思路就是,寫每一篇推文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用戶為什么要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里面有沒有用戶需要的東西?我們要找到他們需要的點,這個點要么是有價值,要么是有趣,要么是有共鳴。

日常運營中,我們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懂人心”:要知道站在你對面、拿著手機看的這個人需要什么東西;第二要“說人話”,醫療這個行業很專業,特別是臨床上的術語,每一個字都能看得懂,但是連起來就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我們要充當翻譯,把術語翻譯成大白話。第三要“做潮人”,我們也在不斷嘗試更多的新玩法,比如條漫、新媒體視頻、封面圖,比如怎樣把政務宣傳文章寫得好看。

另外,我們后來慢慢覺得,只是有趣或者搞笑也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點溫度,只有能撫慰人心的文章才能成為經典,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是事關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人間世”,,很多病人以及家屬都是焦慮、痛苦的,需要有一些人文關懷的東西。

同時,政務新媒體想要保持接地氣,必須頂住發“官宣體”的壓力,如果一些政務類信息對市民來說沒有價值,僅僅是展風采、秀成績,那就不能發布。這類題材必須轉化成市民需要的干貨,才能夠發布。這里要特別感謝我們委領導,務實、包容、不好大喜功,給予我們足夠的創作和發布空間。

疫情期間的漲粉

南都:疫情中“深小衛”的表現非常搶眼。

深小衛:是的,我們2019年全年只有64篇10萬+的文章,但是疫情來了之后,閱讀10萬+已經成為日常,到現在為止有360多篇10萬+。我們今年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是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那篇文章,已經有700多萬閱讀量了。

我們是在1月16號前后啟動的疫情報道,那個時候粉絲數是228萬,疫情來了后,大家對衛健領域關注度空前的高,加上要發疫情通報,發各種相關的指引,到現在,我們粉絲數是334萬,漲了超過100萬,漲粉漲得最狠的就是剛開始公布確診病例所在小區的那幾天,漲了30萬粉。

南都:深圳是全國第一個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你們衛健委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

深小衛:這件事是深圳衛健委力推的,是中國內地公共衛生史上的一次突破。當時網民的需求非常高漲,微博底下一片罵聲,有人專門做了圖罵我們“深圳衛健委,病例到底在哪一個小區???”

我們發了病例所涉小區之后,社會反響很強烈,我們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過輿論的熱度立刻降溫,大家都開始點贊深圳市政府非常英明、響應及時,世衛組織考察專家來深圳時也點贊。輿情宜疏不宜堵,我們必須讀懂我們的“用戶”,公開透明發布信息,把輿情給釋放掉。

南都:你們的疫情通報都會做得比別人更有意思、閱讀量更大,花了哪些心思?

深小衛:對,疫情期間每天都要有疫情通報,通報到后面每天都是零新增,粉絲開始不愛看,他們想要有一些新的亮點。后來大家就商量,第一,我們除了發布每天的疫情數據,也要收集一些香港、全省、全國的突發疫情事件,讓內容更豐富。另外,我們要跟別人不一樣,不要再發那種千篇一律的“疫情通報”“最新消息”的頭圖,盡量找一些段子、“毒雞湯”,讓人每天都耳目一新。

比如在“上班狗”最怕的“黑色星期一”,我們就會說“看看誰要遲到了”,周末就發臨時加班的東西,這樣可能會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掐中別人的槽點、痛點,讓大家覺得,嗯,深小衛懂我!

即時是疫情通報,“深圳衛健委”也會在圖片和封面上加入更多趣味內容。

南都:疫情期間你們做出了這么多成績,有什么經驗嗎?

深小衛:要用專業的人才,要有市場化的理念,要有持續創新的精神,沒有這三樣東西根本沒法跟我們拼。

我們的團隊是衛健委自主團隊,目前有8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有人很會配圖,同樣的內容,她配的圖就是比別人閱讀高;有人可以把政務宣傳寫得很帶勁;有人特別擅長想封面頭圖的段子;有人很會跑現場,總能抓到最“狗血”、最驚心動魄、最耐人尋味的案例和細節;有人腦洞特別大,隨便給一個題材都能寫出一篇“小說”,尤其是寫“污科普”,總能寫得百轉千回又尺度得當,“污”也“污”得清新脫俗。

做小編的技巧

南都:你們推文的頭圖讓人印象深刻。

深小衛:做頭圖就是要干凈,顏色要很明快,要在很多頭圖里面,一眼被看中。頭圖里的文字必須是“段子”,總體的風格就是“賤萌賤萌”。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的頭圖。

我們為什么做這樣的頭圖?就是為了能在很多號中脫穎而出,要在一堆號里成為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

一個頭圖要做出來就十分鐘左右,最難的是想段子,我們平時刷手機也會攢一些段子,到現在為止,我們每天發的頭圖段子都沒有重復過。每天都會有粉絲在后臺問我們要封面圖集合,也有很多號開始模仿我們做頭圖。

南都:你們與讀者的評論互動也很多,有針對讀者互動做出相應的內容調整嗎?

深小衛:我們這個平臺能呈現出現在的樣子,很多都是用戶的功勞。我們有300萬粉絲,疫情前很多孕婦關注我們的號,所以婦產類的文章比較多,后來因為疫情人群變雜了,需求就跟原來不太一樣了,有關心政策的,關心疫情的,這時候內容就需要調整。

比如我們的封面圖,是根據用戶的反饋日積月累慢慢去調整的。還有,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點“污”科普,不發的話就會有用戶在評論里“催更”:今天怎么不“開車”???

有點“污”但不尬的科普文。

我們放評論也比較寬松,基本除了說臟話的不放,其他全部放,包括反對的聲音,讓評論區保持社會該有的多樣性。其實網絡是有“自凈”功能的,不同聲音放出來,會有人來辯的,真理越辯越明。

而且我們放出評論很及時,刷到了就會放,還會不斷更新新的留言出來,因為粉絲活躍度很好,經常很快就到100條留言極限了?,F在對粉絲來說,看評論也成了閱讀內容的一部分,看完文章不到留言區打個卡是不完整的。

南都:關于轉載與原創,你們有一個比例的控制嗎?

深小衛:我們轉載的比例大概是1/4到1/5,有些轉自深圳各醫院、各公衛機構的文章通常都是經過重新加工的,有的大號,比如“丁香醫生”“好奇博士”等都跟我們有合作關系,有時候我們也會付費轉載他們的文章。

南都:作為深圳衛健委的官微,內容的有趣性跟權威性怎樣平衡?

深小衛:傳統媒體講職業操守,我們做新媒體也一樣,我們將準確性放在第一位,不違反醫療上的倫理、新聞上的倫理、人文上的倫理。我們一直強調一個詞“得體”,就是文章再怎么搞笑,再怎么“污”都要得體,收放自如,不管發給誰看,都不會覺得尬。

比如,我們發過一篇關于深圳醫改被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報道的文章,(《深圳基層醫改為何能上《柳葉刀》?這8個人說出了“真相”》)要是一上來就寫“深圳又成了全國第一”,就很不得體,因為這只是《柳葉刀》的角度,但是并不代表它真的是全國第一,我們不能自吹自擂,自已看了也不好意思。

另外,有一些話題,尺度要把握好。

還是為人才煩惱

南都:作為官微中的“領頭羊”,你們還有什么煩惱嗎?

深小衛:人才一直是我們的痛點,作為一個官方機構,我們不能像市場上的公司一樣,想招多少人就招多少,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人力,就可以減少轉載,生產更多更好的原創,也能更深入地挖掘政務、政策的東西,做得更接地氣,更多人看。

我們還遇到過這種事,有時候想做好的產品,接觸外面的廣告公司或者視頻公司,發現他們并不太愿意跟政府合作,原來,在一些市場化團隊的眼里,覺得政府團隊是很古板、很多條條框框、很難接受創新的“甲方爸爸”,但其實我們是一支市場化的政務宣傳團隊,市場上最新最潮的玩法,我們都樂于嘗試。

南都:下一步,打算做哪些新嘗試?

深小衛:微信只是日常的流水,我們能夠在業內聞名,離不開一些“爆點”,比如短視頻上的一些頭部產品,“戲精女護士”短片一炮而紅(《戲精女護士和“90后”硬核飆戲!全程沙雕差點笑裂!》),第一季的全網流量就有5000萬+,還有一個講抑郁癥的短視頻,現在很多號一發抑郁癥的話題,都會轉發和引用。

我們也跟進各種新玩法,比如條漫,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就跟進了,去年很火,今年大家有點疲了,我們又開始做抖音,目前的兩個號流量還是不錯的。

最近我們打算進駐B站,前不久發了一個帖子,向全市醫療系統征集明星UP主,讓做抖音的那個專業團隊去給他們做包裝剪輯,醫生是社會上比較優質稀缺的人才資源,但因為專業上的壁壘,很多人不了解。

南都:你們認為,深小衛的這種面貌會是政務號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深小衛:從長遠來看,只有做面向大眾的內容才有生命力,堅持走群眾路線,與市民大眾在一起,才能生機勃勃。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主創團隊

統籌:尹來 李文 游曼妮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實習生 尹嘉怡  麥曉婷

受訪者供圖  部分圖片來源于公眾號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