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能做,我們華人為何不能?”紐約華人參政觀察
顧雅明說,在紐約州共有62個州參議員,以前從沒有亞裔人參選?!昂芏嗍凶h員經歷都跟我差不多。別人能做,我們華人為何不能?”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資訊 陳斌 編輯助理 陳軍吉 實習生 黃美龍
黑皮膚的奧巴馬能在黨內初選戰勝白皮膚的希拉里,那么何時能有個黃皮膚的華人候選人呢?
眼前的現實是,華人參政熱情雖然有了起色,但仍待進一步提高,華人參政,還是長路漫漫。
紐約華人新社區里,這是座少見的高樓。
10月初一個下午,長相仿佛鄰家大姐的孟昭文要接待好幾批前來求助的社區居民。一張寫著“社區互助協會孟昭文辦公室”的橙色紙貼在墻上,旁邊是孟昭文自信微笑的頭像和個人簡介。不到半個小時,已有十幾名長者和婦女走進辦公室,坐在長椅上等待。
三個簽訂了房子抵押貸款的長者碰到了麻煩,孟昭文先了解情況,再幫忙聯系銀行。當銀行需要本人聽電話時,孟在一旁協助他們發音。接待一次咨詢經常要花上很長時間。孟昭文每周會在這里工作上四五十個小時。
今年9月9日,年僅33歲的孟昭文成為紐約法拉盛第22選區州眾議員的民主黨候選人。由于該選區共和黨尚未提出候選人,孟昭文很可能自動當選州眾議員。
華人參政的三大障礙
紐約是美國東部華人從政最活躍的地方。在紐約州和紐約市議會,分別有紐約州參議員、州眾議員以及紐約市議員這些代表職位。在過去6年里,紐約已經誕生了第一位華裔市議員劉醇逸、第一位亞裔紐約州眾議員孟廣瑞和第一位亞裔女性州眾議員楊愛倫等。今年,孟昭文已經勝券在握。另一位華人顧雅明正在以共和黨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明年,已在2006年連任市議員的劉醇逸可能競選紐約市主計長(CityController)職務,該職務主管591億財務預算以及1120億的養老基金,同時負責發放所有公務員工資。
在紐約,華人雖然有80萬之眾,約占全市人口的10%,遠高于全國比例的1%,但普通民眾未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華人要在政壇取得一席之地殊為不易。
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共同主席兼秘書長朱立創說,華人要想參政,首先要英語好,不然不能表達政見,只能做投票機器。其次,應該寄望第二代移民,他們在美國出生或長大,更融入美國社會,有能力改變華人在美國社會中傳統的落后現象,能夠團結其他族群的選民爭得足夠票數。同時,競選的基本條件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
以此三條標準,孟昭文可謂是項項得優。
她1975年出生于紐約,在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后又考取了紐約州律師執照。當律師不到一年就“轉戰”父親孟廣瑞的辦公室,擔任社區互助協會會長、皇后區華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