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樂隊:不要問山高路遠我是誰

在張佺的理解中,野孩子的音樂代表了“野草般的荒蠻和茂盛”

周云蓬說《黃河謠》是野孩子最打動他的歌,“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達到了民歌那種自然隨心的境界”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2011年的野孩子樂隊  圖 / 視覺中國

1

?“《黃河謠》!《黃河謠》!”歌與歌的間隙,有人在臺下大喊。

舞臺后的大屏幕里,突然出現一輪紅日漂浮在河上。歡呼聲像熱浪拍打著舞臺。

2019年夏末的晚上8點,我到達北京天壇附近的一個Live House,地下一層不大的空間里已塞了數百人。大家都在等野孩子樂隊上場,這是他們下半年巡演的第五站。

開場,他們彈了一首《無花果》。曲子過半,主唱張佺對著后臺說,吉他的麥好像沒開;旁邊的鼓手郭龍貧了一句:“我說怎么今天拉得那么好!”場子頓時熱了起來。

在Live看演出對于身高和體力普通的人并不友好。比方說這一次,我前方不遠處站了一位至少1米9的哥們兒,腦袋和肩膀恰好卡住了我視線所及的景框C位,張佺被他結實地擋住。該哥們兒對野孩子的每一首歌都報以激情的投入,身體隨著《野孩子》“哎咿呀,咿呀,咦喲/不要問山高路遠我是誰”的律動前后或左右擺動,張佺飛揚的灰色發絲在他的腦袋背后若隱若現。

很多首歌配的視頻背景都是黃土高原,這大概是因為樂隊成員都來自西北。1995年2月,來自甘肅蘭州的索文俊和張佺成立了野孩子樂隊。小索做過工人,張佺當過長途汽車售票員,他們都在南方的歌舞廳做過樂手。這年5月開始,他們在西北花了近一年時間考察民間音樂,從延安出發,沿黃河步行至內蒙古。信天游、花兒、秦腔成為某種基因,從此融入野孩子的音樂語言。小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