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于市
李漁在我國文壇的評價不算高,明人詬病他不殉國,清人詬病他賣文為生,民國人詬病他的戲劇低級趣味,如今還有不少正人君子詬病他禍害少女、物化女性。在我眼里他沒那么多毛病,他就是一個有藝術眼光、有創新思維、有實干精神的雜家。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如此煙火氣滿滿的家伙也能做隱士,而且是歸隱于鬧市的隱士,是為大隱。
責任編輯:楊嘉敏
隱藏在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中的芥子園
余于包郵區諸城,獨愛“大藍鯨”(南京),蓋以其有煙火氣。
端午時節去老門東閑游?!袄祥T東”指中華門內以東區域,是明清兩代南京城的商貿集散地,也是世家大賈聚居地,現已辟為歷史文化街區。因正街游客眾多,我從東北側的剪子巷側身而入——這條長巷其實從來都不以剪刀生意聞名,它本是明代武器庫所在地,因囤積大批弓箭,遂被老百姓稱為箭子巷,后來武器庫沒了,“箭子巷”卻訛變成了“剪子巷”。
由剪子巷進入老門東,兩邊盡是傳統民居,深檐窄巷,青磚黛瓦,氣象森嚴。左彎右繞之間,無意間眼前一亮,映出一泓碧水,儼然穿越到了一座江南園林之中,胸懷頓時為之一暢。不過繞著池塘轉了一圈,發現這座園子未免太過袖珍——蘇州的網師園以小著稱,占地僅八畝,但比起眼前這座園子大了至少一倍。
因我多年未來老門東,實在不記得此地當年曾有這么一座小園,便信步尋找其介紹,終于在南側找到一座紀念館,進門一瞧,豁然開朗,原來這里是明末清初戲曲大家李漁營建的芥子園,史載其占地不足三畝,難怪如此精巧。
芥子園,史載其占地不足三畝。
仙侶謫凡塵
李漁生于萬歷三十九年,祖籍浙江蘭溪,從小跟隨父母在江蘇如皋做藥材生意。他原名李仙侶,字謫凡,號天徒——這些個仙風道骨的名號緣于他出生時有術士經過,驚為異人,說此兒乃“仙之侶,天之徒”,星宿轉世,前途無量,遂以此命名。
既是“仙侶”、“天徒”,那就不能再以坐堂開方的藥鋪老板作為職業規劃了。李家從小把他當知識分子培養,希望他金榜題名光大門楣。李仙侶倒也天分極高,具有博聞強識、過目不忘、下筆千言等諸般神童特質。他從十一歲開始,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樹上刻詩一首,紀念館里展示了他十五歲那年的“梧桐詩”:
小時種梧桐,桐本細如艾。
針尖刻小詩,字瘦皮不壞。
剎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
桐字已如許,人長亦奚怪。
好將感嘆詞,刻向前詩外。
新字日相催,舊字不相待。
顧此新舊痕,而為悠忽戒。
當時的讀書人想要躋身仕途就得參加科舉考試,李家屬于在江蘇做生意的浙江人,無法在居住地考試——明代很少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