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燕祥往矣不可再得
燕祥是以成為魯迅事業的后繼者自許的。從燕祥的大量雜文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確實是像魯迅那樣,總是對有害的事物不遺余力地抨擊,為現在和未來不倦地戰斗。
責任編輯:劉小磊
著名雜文家邵燕祥(1933-2020)。
燕祥小我兩歲,竟先我而去,很覺得悲哀。
我和他1980年訂交,四十年來時有交往?,F在要作文回憶,真像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這里只說一點文字方面的交往。他給我的書寫過三篇序,多是溢美之詞,這里就不引用了。如果引用,這篇文章就會變成吹噓自己的文章了。我也給他的書寫過三篇序,這里倒可以說一說。
1996年紀紅兄將黃苗子、楊憲益和燕祥三個人的舊體詩選編為《三家詩》一書,囑我作序。我在序言中說到燕祥:“他很早即以新詩贏得詩名,舊體詩發表的少,這是他舊詩的第一次結集。以前只在朋友間傳閱??戳说亩颊f好,都說比他的新詩更好。對于這種贊揚,他卻說‘是含蓄地說我的新詩寫得不好’。我要說:并沒有這樣的意思。不必具體到某一位詩人,只是一般地拿舊詩同舊詩來比,就是拿一種經歷了千百年間千錘百煉臻于成熟的文學體裁來同一種不過嘗試了幾十年的文學體裁相比,舊詩有一種先天的優勢。舊詩格律嚴,雖說不易學,卻又是一種現成的憑借。寫新詩卻無此憑借,還得尋求和創造新的完美的表現形式,其實更難。魯迅也以為蕭軍的舊詩比新詩好。聶紺弩的舊詩集《散宜生詩》比新詩集《山呼》更受人重視,就都是這個緣故?!?/span>
1998年花城出版社秦穎先生約我和他合編一部思想者文庫,其中就有一本燕祥的《非神化》。我給這本書寫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