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劇《在一起》主創集聚,分享難忘經歷感受
南都訊 記者蔡麗怡 實習生談綺甜 8月3日,上海電視節首日,耀客傳媒在上海舉行了年度發布會,力推“時代報告劇”《在一起》。
據悉,即將推出的《在一起》,集結國內一線制作力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將會成為年內推出的反映抗擊疫情偉大壯舉的重點系列劇。
發布會現場,《在一起》共十個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擺渡人》、《救護者》、《同行》、《決戰火神山》、《搜索24小時》、《武漢人》、《方艙》、《我叫大連》、《口罩》的主創代表回憶了拍攝時的難忘經歷。
《生命的拐點》編劇梁振華、導演韓曉軍、主演譚卓現身發布會。譚卓在劇中扮演一位ICU主任,這個職業所要求的冷靜和專業讓她感觸很深,“這個戲帶有紀實性,我希望表演的時候能百分之百呈現一個醫護工作者的狀態,呈現出冷靜和專業性?!?/p>
《擺渡人》編劇高璇、任寶茹,主演朱俊麟攜手站臺。該單元聚焦外賣小哥在疫情期間主動擔負起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責任,表現平凡中的偉大。編劇任寶茹說:“之所以選擇外賣小哥,是因為在疫情期間,在武漢封城的情況下,我們所有人都被關在家里,只有外賣小哥可以看見這個城市發生的一切,他們可以看到那些生老病死?!?/p>
《救護者》講述了首批援鄂醫療隊的故事。編劇費慧君和李曉亮回憶了創作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幕。在采訪醫生原型時,他們試圖詢問醫生如何跟病患家屬溝通,費慧君說:“就在那次采訪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原來在那么鎮定冷靜的外表下,醫生內心脆弱的一部分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當時很心疼,但是很敬佩,觸摸到了那些大牛們很崩潰的時刻?!?/p>
《同行》單元講述了武漢封城后,兩位身在外地的武漢醫生結伴逆行,重回武漢的故事。導演滕華濤、林妍在現場分享道:“我們是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往武漢前進,所以我們幾乎每天轉場;疫情期間,其實是沒有車的,我們想盡可能還原給觀眾真實的感覺?!?/p>
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堪稱奇跡?!稕Q戰火神山》就書寫了建設者們如何和疫情爭分奪秒的賽跑。編劇馮驥表示:“短短十天之內,一座火神山拔地而起,不僅是中國的奇跡,更是中國精神和力量的體現?!?/p>
《搜索24小時》圍繞流調員們如何在24小時內鎖定0號病人展開故事。編劇徐速說:“如果說火神山是抗疫第一戰線,流調員就是第二戰線,他們和社會志愿者一起守護住了千百座城市,《搜索24小時》就是講述這群人的故事?!?/p>
《武漢人》講述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的故事。編劇周萌、王瑩菲,主演賈乃亮、張萌、王藝哲等共同現身。賈乃亮稱,自己私下和角色非常像,愛幫忙,“接到這個角色之后給老家居委會打電話問了一下,我沒說自己的想法,他們給我倒了兩個小時苦水。演的時候也是,我們夏天穿著羽絨服,里三層外三層,但我不會覺得一定要在這個戲里露臉,這就是平凡,我們退去所有浮華,就是要有血有肉有溫度?!?/p>
《方艙》的主演孫佳雨、王自健、毛曉慧拍攝中最大的體會就是“難”,但拍攝再辛苦也抵不過真正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辛苦。
《我叫大連》源自大連網紅志愿者的故事,他本來要去長沙,陰差陽錯留在了武漢,后來成為一名醫院志愿者,被網友形象地稱為“漢囧”。編劇彭三源、郭澄駿解釋選擇這個故事的緣由:“因為主角是普通人,在普通人身上能夠看見更閃光的東西。在普通人身上可以大膽寫,他逃跑了,逃跑了之后再回去,在醫院里成為一個真正的志愿者,我們從這里面看到普通人身上的光芒?!?/p>
《口罩》講述一個服裝廠老板轉產口罩的故事。編劇李田、吳忠全,導演楊文軍,主演董璇、涂松巖一同現身。導演楊文軍表示:“我們想寫好小人物在整個疫情過程中的成長。這是一個真實的小老板,他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他為了辦這個口罩廠,買機器,把自己別墅賣了,自己買了八十平米的房子住進去,但他發現住進八十平米房子以后家人的心更近了。我們希望把這樣的理念傳遞給觀眾?!?/p>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