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2020-中國社會行動力”榜單背后

醫護工作者、農民、快遞外賣小哥等群體的行動力,在本次抗疫中表現出眾。同時,組織機構積極參與抗疫,捐贈總額和執行能力均呈現出不俗表現。

通過研究發現,只捐款不執行者有之,公益信息發布不暢者有之,自媒體賬號充斥假新聞者有之……一些沉積已久的老問題沒能得到解決,一些新問題開始涌現,并不斷稀釋公眾對中國公益的信任。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呂宗恕

2020年3月底,武漢市即將迎來解封,圖為一名泳客在長江大橋的江邊游泳。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2020年7月31日,南方周末發布“新冠疫情2020-中國社會行動力排行榜”(以下簡稱“行動力榜單”)。該榜單通過線索征集、信息篩選調研、評審團投票、數據算法分析等環節,最終選出20位人物、20家組織機構、10個事件、10個特別致敬群體。

上榜者有醫生、科研工作者、快遞小哥、企業家、公立醫院、公益組織、校友組織等。所有人都盡自己最大的力氣,在這場戰疫中披荊斬棘。

真實數據與公眾態度

基于記錄2020年中國公益發展和社會變遷、呈現公眾觀察與態度的目的,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啟動“行動力榜單”項目。

項目成員對戰疫中涌現的數千個名字進行篩選甄別,最終收集近600條數據進入初選榜單。而這些數據均來自公眾線索征集、志愿團隊信息整合、權威機構公布以及核心媒體報道,我們力圖呈現出最真實的數據信息,以接受公眾、專家、媒體的多維度評價。

在榜單數據搜集階段,累計引用國家衛健委、湖北省衛健委、全國婦聯、中國慈善聯合會等權威機構數據1200余條;查找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道500余條。

經過多輪篩選,最終123條數據入圍榜單,由公眾、專家、媒體三個評審團,依據40∶30∶30的權重進行評選。其中7位專家評審分別來自公益教育、基金會、媒體、慈善會等領域,11位媒體評委均為疫情期間深入武漢一線的記者。

全面披露、直接展示、有效觀察是本次評選的核心準則。為此,本中心專門開發供公眾投票使用的信息展示平臺,累計訪問量超過218萬,為結果的有效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除科學的操作規范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