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新精神消費:追潮玩、棄奢侈品
一位每天高節奏的強勢單身女投行的起居室竟然被成百上千的molly包裹。這個生活的構成元素與生活方式兩者相互強化、共同進化的結果使得富含精神性要素的商品、服務與生活方式得以脫穎而出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關)因為精神性的要素使得生活變得可生產化、變得脫離單一模板,生活方式不再是一種被動接受而是一種主動構建,對其中的許多人而言,這才是生活的高峰所在,甚至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左手9.9包郵的拼多多,右手59元單件的popmart;左手極致性價比,右手高烈度精神消費。這個兩極化消費構成了新世代的消費組合。9.9元的包郵讓拼多多的市值翻越萬億人民幣;59元的潮玩正在推升popmart突破百億美元的大關。
如果說,極致性價比填平了世代間的鴻溝,那么精神消費純屬新世代的私有專利。一定會有人反駁說,路易·威登、愛馬仕、江詩丹頓、保時捷難道不是精神消費?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難道不是精神消費?是的,這些都是精神消費,但這些精神消費都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大大的LV標志更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