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熱搜無沉淀 這樣的流行算是“文化”嗎?
反觀現在,流行文化的制造者開始變得面孔模糊。你不知道一句流行語的作者是誰,絕大多數流行語都是集體創作;你可能知道一位明星名氣很大,但卻記不清他長什么樣子以及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2018年去世了很多文化名人,據不完全統計有四十位之多,金庸、二月河、單田芳等都在名單當中,在這一年“一個時代謝幕了”這句話才顯得不再矯情、如此真切。圖為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常設展館金庸館。
播出于1980、90年代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前不久在B站上架后受到不少網友的歡迎,一些臺詞成為年輕人的“接頭暗號”,對此不乏四五十歲的人感到欣慰,覺得在碎片化娛樂中長大的孩子們,到頭來不還是得回到中年人所推崇的流行文化懷抱當中來?
對于當下的中年人來說,影響過他們的流行文化,除了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之外還有許多,在音樂方面,僅國外搖滾樂就有披頭士、老鷹、滾石、皇后等,國內如羅大佑、崔健、BEYOND、魔巖四杰、歌壇西北風等歌手或流派,都給幾代人的青春留下了鮮明的痕跡;金庸、古龍的武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