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摩登近盧梭:談墨家在近代的“復活”
從晚清一直到民國,梁啟超對從墳墓中復活的墨學,寄予了強烈的希望和高度評價,將其視為救世良方,并且贊揚其同情心、義務和犧牲精神,和耶穌一樣偉大,其政治思想和盧梭、康德是同一高度的。
責任編輯:陳斌
《民報》創刊號中的墨子像
墨家教團基本伴隨著秦朝一起走向毀滅,漢代或許還有一些殘存,但也僅僅只是歷史的灰燼了。在西漢中期以后,基本不再有墨者活動的痕跡,《墨經》的傳承也幾乎斷絕,除了晉朝魯勝等極少量的注,或明代李贄、清朝汪中那樣的迷狂怪誕之人尚有對墨學的肯定言論,墨學本身其實已經成為死去幾千年的木乃伊。
只是到了晚清,才又有人開始研究墨學,將其作為救世的新方法,試圖通過復活一個死去了兩千年的古代異端思想,來完成對今世的拯救。根據王汎森研究,這種試圖復活死去多年古代異端來救世的想法,在晚清比較常見,而且是走向激進主義,走向毀壞傳統的第一步。如章太炎贊美盜跖、商鞅、王充、劉歆、曹操等異端:“當異端一個個被從墳墓中喚醒,一個個站在歷史的幕前時,也正是傳統的基礎一步步崩墜的時候,章太炎把久為士人所不愿道、不敢道的異端,一一表彰,并寄深意,這些作為,便直接或間接地促發清末民初傳統的大崩潰”(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04頁)。晚清墨學從墳墓中復活,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的產物,成為了打倒一個延續了兩千年演化秩序的武器。
譚嗣同在討論“仁”時,除了引用孔學的“仁”“性”之后,便迅速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