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案平反為何花了26年?司法官反思冤案“隔代糾正”現象

聶樹斌案的平反用了22年,呼格案用了18年,佘祥林案時間短一點,11年,那是因為有“亡者歸來”。為什么我們不能在同一代人的時間里解決呢?

張玉環案得到糾正,這26年中,司法系統內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在推動?他們是誰?面臨哪些壓力?怎么糾正的?

司法權與司法機關內部行政權的矛盾,其實是司法改革的主要矛盾,也是冤假錯案“隔代糾正”現象不能根除的真正障礙。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8月5日,江西進賢縣,近27年后回家的張玉環和兩個兒子坐在垮塌的老房子門口談心。(視覺中國/圖)

背負故意殺人罪名26載,現年53歲的張玉環終于等來了無罪判決。自1993年10月27日失去自由起,張玉環被錯誤羈押9778天,刷新了冤獄羈押和冤案糾正的時間紀錄。

為什么平反一起冤案要花這么長時間?

“除了‘亡者歸來’可以加快時間,很多冤假錯案的糾正都需要十幾二十年,幾乎隔了一代人……相當于這一代人糾正上一代人的錯誤。但是這個現象正常嗎,為什么同一代人解決不了同一代人的問題?”當公眾目光被張玉環案的悲劇元素吸引時,一篇來自司法系統內部的反思文章提出冤假錯案的“隔代糾正”現象。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劉哲,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員額檢察官,曾出版《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法治無禁區》等個人文集。

2020年8月7日,劉哲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詳細解釋了冤假錯案“隔代糾正”現象出現的原因及解決思路。他談道,把以前的冤案拿到今天來糾正,把今天的冤案放到未來去糾正,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真正的司法進步,“一個人的人生有幾個26年?”

以下是劉哲的自述:

當年的人失分,現在的人得分

張玉環剛被羈押的時候,他的兒子才幾歲,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