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美鳳專欄】北京奧運 將兩岸拉近,令世界驚嘆
璩美鳳 澳門澳亞衛視副臺長,著名主持人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這個夏天為全世界劃下了一道絢麗的彩虹。全體中國人挺直腰桿、張大眼睛、豎起耳朵,傾聽全球各個角落傳來的陣陣驚嘆。
英國BBC新聞在直播奧運開幕式時說道:“我們原先帶著人權和自由的問號來到北京,但在煙火綻放的此刻,所有的疑慮都拋去了腦后,剩下的只是贊美、欽佩,只是歡呼、喜悅,和不可思議的壯觀。”
美國CNN新聞則評論道:“無與倫比、不可思議,在奧運歷史上設立了一個世界級的新標桿!”
更加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是,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用英文和法文向全世界媒體及觀眾肯定了北京奧運會成功得“無與倫比”。
回到臺灣人的眼光和心情,說實在的,五味雜陳。眼看著全球重量級的政治、經濟領袖齊聚北京,眼看著金牌數創下歷史新高,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兩岸中國人的自信重新回到了血脈賁張的狀態。對比大陸整體經濟和社會實力的迅猛提升,臺灣人是需要靜下心來反省的。經濟長期低迷不振,臺灣的出路在哪里?愿景是什么?眼前的基礎如何鋪奠?這些問題,臺灣人無可回避,也不能回避。惟有此刻想清楚了,才能得到未來的答案。
北京奧運在成本方面幾乎做到了依需增加,而2012年英國倫敦的奧運預算才只有北京的幾分之一,受到嚴格控制,不得無度上漲,否則會承擔各方巨大壓力。英國媒體如是解讀:中國人要完成一件大事,不止是面子問題,更是要爭一口氣;而西方人則不在乎盡善盡美,更關心物美價廉。中國強調“當做則做”,大前提是“事要做成功”;西方卻是 “能省則省”,基本原則是“勤儉節約”。目的不同,出發點自然有別。
全世界都冀望能在中國的偌大市場中牟利,同時又害怕中國太過強大、起飛過快。這種矛盾的心態不難理解,從現實看來,中國人的一種積極的化解方式是:舉辦一屆極為成功、無與倫比、出類拔萃的奧運會,將中國的歷史與現狀豐盛呈現,將累積的矛盾與淤塞的恐懼感統統轉化為由衷的欣喜和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