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暴漲意味著什么?
黃金價格并不反映通貨膨脹率的重要原因在于,在貨幣債務式發行的時代,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并不是消費物價指數的上升,而是資產價格(如股市和地產以及金融衍生品)的膨脹。
如果黃金價格真如某些國際金融機構所預言的那樣,達到3000美元的高度,那也只能說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帶來的風險厭惡水平已經超越了當年的次貸危機。
責任編輯:馮葉
2020年8月4日,國際黃金價格突破2000美元/盎司整數關口,一舉越過2011年1921美元的峰值,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隨著獲利資金落袋,黃金價格幾度跳水,但對于后市,市場并不悲觀,普遍認為調整之后再創新高的可能性很大,已有不少國際金融機構預測國際黃金價格將達到3000美元。
黃金價格的暴漲究竟意味著什么?
不是物價上漲的領先指標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首先對黃金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有人認為,黃金價格的暴漲,反映的是美元的通貨膨脹水平。原則上講沒有錯,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區別,即黃金已不再作為法定貨幣在市面上流通了,其貨幣本體功能已經消失。
因而,用黃金與美元的比價來衡量美元的通貨膨脹率其實并不準確。
首先,黃金的價格變動與消費物價指數并不同步,彼此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比如,1981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8.9%,但當年黃金價格卻大跌32%。1986年,通貨膨脹率下跌1.1%,但當年黃金價格卻上漲19%。
雖然自1971年與美元脫鉤之后,黃金價格與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的總體趨勢都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可同日而語。1971年美國的通貨膨脹指數達到413(以1913年基數為100),到2011年已經上升到2324的水平,與1971年相比上升了5.6倍,但同期黃金的價格從35美元一盎司到2011年最高上漲到1921美元一盎司,上漲了接近55倍。幾乎比通貨膨脹率高出一個數量級。
不管是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還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各國政府都是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2008年的量化寬松政策期間,黃金飆升至1921美元的歷史高位,但通貨膨脹率卻遲遲沒有達到2%的調控目標。
此次2020年由疫情沖擊引發的危機,美聯儲一次性將利率降低至零,并同時啟動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