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履責邏輯
在這充滿變化的2020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迎來了連續舉辦的第十二年,這也是南方周末記錄時代、見證時代變遷的第三十六年。
恰如南方周末2020年的新年獻詞所言,“考驗如火,正在淬煉真金”。站在當下我們看到中國社會責任事業發展的新動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整體狀況面臨挑戰,疫情改變企業社會責任的“底層契約”,新興社會議題出現需要企業用社會責任思維快速應對等。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南方周末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不敢松懈腳步,與中國企業共同砥礪前行。
在本屆年會上,我們評選責任先鋒人物,評選“年度典范責任企業”等獎項,還結合企業疫情時期的特殊貢獻,評選“戰疫先鋒企業”等獎項,以此鼓勵和帶動更多人、更多企業投身社會責任事業,并希望通過榜樣的力量構建全社會的責任共識。
我們發布“2019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盤點企業履責表現,包含主榜單及互聯網、汽車、房地產、銀行四大行業分榜單。這是我們已經堅持了17年的工作,對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調研并開展專業評定,并且,本年度的調研對各項評價指標體系作出了進一步優化,力圖以更加精確、公正、客觀的視角呈現企業的履責情況。
2019年的榜單是一份“嚴格”的榜單。調研歷時6個月并覆蓋523家企業,顯示出品牌企業的履責任重道遠。主榜單300強企業責任調研平均得分僅有42.95分(百分制),而只有62家企業得分超過60分。
本年度增設的房地產、互聯網、銀行和汽車四個行業榜單,顯示出行業頭部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增強,但安全管理、平臺治理、守法合規、消費者責任等議題治理依然薄弱,例如有68%的房地產企業在2019年發生了產品質量相關的負面事件,有30%的汽車企業發生了消費者爭端事件、消費者投訴情況并被媒體報道。另外,由于諸如科技金融、隱私保護、綠色地產、新能源車等新興社會議題的出現,需要企業用社會責任思維快速應對。
我們還聚焦了疫情對社會責任治理帶來的影響,將“企業戰疫觀察”設為年度關注重點。我們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業社會責任觀察報告》,提出疫情改變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底層契約”,認為應該對失業、供應鏈、地區發展不平衡等社會問題投入更多關注。
責任年會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警示報告(2019-2020)》,搜集了自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間發生的407件個體性警示事件和80件集體性警示事件,研究發現,個體性警示事件中,金融業占比20.14%,位居首位,其次為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等;發生頻率最高的議題領域是公平運營,其次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本屆責任年會提前開設了“互聯網行業CSR論壇”,聚焦于互聯網平臺治理責任,并發布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平臺治理責任觀察報告(2019-2020)》,研究發現互聯網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平均得分僅為35.71分,僅有12家企業得分達到“及格”以上,并且52%的企業尚未建立識別和管理自身社會影響的政策舉措,甚至超過42%的企業在調研期間發生了社會責任缺失警示事件并被監管部門處罰或通報批評,互聯網平臺社會責任治理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時代浪潮或將更加洶涌,而社會責任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國家,其重要性勢必愈發凸顯。以媒體、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將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堅守者、傳播者和監督者,共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0年是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的第十二年,未來,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希望能持續立足社會責任實踐前沿,構建責任共識,向社會推廣優秀責任實踐,形成覆蓋“前沿研究-集體行動-品牌傳播”的完整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