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汾陽預查之路
1934年暑假,繼上一年考察大同古建、云岡石窟和應縣木塔,梁思成、林徽因再度踏足山西。這一次,他倆來到汾陽峪道河。時隔八十六年,我也來到了峪道河,背包里就揣著那份《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1934年在汾陽小相村靈巖寺預查古建時,梁思成抓拍下林徽因仰面與鐵佛相視的一刻。四年以后,鐵佛被化為鐵水,制成了射向日本侵略者的子彈。
此刻,我又一次拿起手機,端詳著這張黑白老照片。畫面中,一位民國裝扮的嬌小女子正仰面與一尊俯首低眉的大佛相視。她在想什么呢?佛又在想什么呢?
其實我“認識”這位女子,她叫林徽因。我還“認識”拍下這張照片的人,他叫梁思成。并且不久前,我才從這對伉儷取景留影的地方回來,那里叫小相村,就在山西汾陽。
曾是避暑勝地的峪道河
1934年暑假,繼上一年考察大同古建、云岡石窟和應縣木塔,梁思成、林徽因再度踏足山西。這一次,他倆應美國漢學家費正清、費慰梅夫婦的邀請,來到汾陽峪道河。費慰梅在《林徽因與梁思成》一書中說,這是“一個能夠讓徽因暫時擺脫日常家務的機會”。不過,梁、林出于建筑學家的職業習慣,依然帶上了心愛的“寶貝”:相機、三腳架、皮尺、歷史地理書……結果,說好的避暑度假,變成了以峪道河為根據,四個人或徒步或騎毛驢或租傳教士汽車向鄰近諸縣“多次的旅行”。費氏夫婦負責丈量等較簡單的活兒,“思成拍照和做記錄,徽因則從寺廟的石刻上抄錄重要的碑文”。
那年9月,林徽因以這場“旅行”為寫作背景的散文《窗子以外》發表在《大公報》文藝副刊;次年《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五卷第三期刊登了林徽因執筆,梁、林署名的《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紀略擇要記述了在太原、文水、汾陽、孝義、介休、靈石、霍縣和趙城(今屬洪洞)八地調查的部分古構。取名預查,是因為梁、林已萌生重返復查之意。但直到1936年10月,營造學社“三進山西”才得以實現??上У氖?,成果還未及整理,七七事變爆發,營造學社匆匆南渡,托管于天津英資銀行地下室的大批資料后遭水患毀滅。因此,《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彌足珍貴。尤其汾陽,成為梁、林考察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