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履責的“建行樣本”

從理念到戰略,從業務到公益、從行內到行外,紓解社會痛點、擔當社會責任成為建行新金融實踐的顯著特點。

2020年7月31日,南方周末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發布《金融科技下銀行業責任治理觀察報告》。報告顯示,在50家調研評價的銀行中,中國建設銀行(以下簡稱建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居于首位。 

金融科技是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動機,也被視為傳統金融向新金融邁進的重要助力。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明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要秉持 “守正創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開放共贏”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10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調查研究報告》顯示,41%的調研銀行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一把手工程”,75%的調研銀行正在或已經制定了全行級數字化轉型方案。

覺者先行。早在2018年,建行就將金融科技提升到全行發展的戰略層面,力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重塑建行綜合化服務優勢。與其他銀行頗為不同的是,在建行看來金融科技不但具有助推業務轉型升級的“工具性”,更具有踐行銀行機構責任擔當的“人文性”,大力推進金融科技的背后其實是建行重塑商業銀行價值、推進金融行業履責范式轉變的嘗試。

理念升級:從資本導向到人民至上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雙重社會責任:一方面要在運營過程中對員工、用戶、合作伙伴、社區等利益相關方負責,另一方面通過對金融資本的合理配置,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然而,伴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傳統金融的服務功能逐漸顯露出不足:一是過于追求績效,尤其是當期和短期績效,導致經營中短期行為和忽視普惠的現象。二是過于強調對資本負責,片面迎合股東對投資回報的要求,從而弱化了對社會大眾、小微企業等“低收益”客戶訴求的響應。三是過于追求規模,在業務上向城市、大型企業、發達地區聚集。另外,伴隨互聯網的興起,又出現了金融追逐虛擬經濟領域的現象。由此一方面導致了金融服務發展的不平衡,比如三農領域、小微企業、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獲得性普遍較差。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金融業自身的風險,比如近年來的互聯網金融集中暴雷事件。 

重塑金融發展理論和實務,既是新時期金融機構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金融體系發生的重大變化,建行明確提出“擁抱新金融”,并不斷闡釋和豐富新金融的內涵。建行認為,在價值觀上,新金融理應從資本轉向人本,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理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機構定位上,應充分認識到銀行業金融機構是為大眾服務的機構,理應根植大眾、服務大眾,而不是高高在上。在業務經營中,新金融應充分體現普惠性、共享性和科技性特點。普惠性要求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讓全體社會成員公平享有金融服務的機會;共享性要求金融機構開放平臺資源、輸出機構能力,讓金融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科技性是指將金融與現代科技充分結合,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

新金融一改傳統金融居高臨下的市場地位,轉向與民生共進、與大眾共享,致力于通過技術賦能建立新型服務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新金融更加突出銀行機構的社會功能,讓銀行切實服務普羅大眾、紓解社會痛點,成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基礎設施。

戰略重塑:將社會痛點作為金融服務出發點

在新金融理念下,建行從社會需求出發,果斷布局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新戰略,回應社會訴求,助力解決社會深層問題。

住房租賃助力解決居住難題。住房難、住房貴是我國長期的社會問題,建行以金融力量激活住房要素市場、穩定租賃關系,打造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并針對城市打工者、畢業生、環衛工人等群體開發住房產品。截至2019年,CCB建融家園上線房源超過2300萬套,存放業務累計出租79.2萬套,建行在全國327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上線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為政府分析研判房地產市場形勢和開展有效調控提供了支撐。

位于深圳的CCB建融家園。

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建行將業務重點從“雙大”延伸至“雙小”,努力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等群體的金融可得性,加大對“三農”領域的融資支持。如建行推出“百萬普惠金融創業者培訓計劃”,增強小微企業生命力?!霸^r通”服務讓廣大農民在村口就能享受到現代金融服務。為農民工定制推出“民工惠”服務,實現農民工工資及時精準到賬,破解“農民工討薪難”社會難題。這些原本處在金融服務邊緣的群體成為建行服務的重要對象。截至2019年,建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9,631.55 億元。

建行貴州黔東南分行依托轄內1900個“裕農通”村口銀行,開展科普疫情防控、在線問診等便民服務,村民只需掃一掃,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金融服務。

科技是新金融發展的助力。建行發力金融科技,成立金融科技公司、開發核心系統、輸出科技能力,借助科技的力量,金融服務真正實現了從機構向功能、從中心向泛在的轉變,最大限度延伸了金融服務觸角。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建行上線“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等應用,為抗擊疫情精準賦能。憑借金融科技能力,建行推出智慧政務戰略,助力各級政府推進“互聯網+ 政務服務”“互聯網+ 監管”建設,在同業中首創打造了全事項、全流程、全覆蓋、全場景應用的政務便民綜合性服務平臺,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建行歐洲運往國內的抗疫物資。

以往人們對建行的印象是“哪里有建設,哪里就有建設銀行”,如今建行的新金融實踐彰顯的是“哪里有社會痛點,哪里就有建行金融解決方案”。

價值共享:讓金融成為社會治理的基礎設施

銀行積累了豐富的金融資源,這些資源只有在開放共享中才能獲得新的邊際效用和價值發現。 

能力輸出。2018年建行大學成立,探索產、教、研、用相融合的現代金融職業教育,面向行內外培養新金融人才。成立以來,建行大學開展了“金智惠政”“金智惠創”“金智惠農”“金智惠工”“金智惠學”等系列公益教育培訓,讓新金融知識廣泛惠及社會大眾。

“金智惠民”全國創業創新優秀女性主題培訓班。

資源共享。建行創造性地將營業網點向社會公眾開放,打造“勞動者港灣”,讓原本只服務于客戶的網點資源成為面向普通戶外勞動者的“服務站點”,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交通警察等戶外工作者提供歇歇腳、喝喝水、上廁所的地方。截至2019年末,建行已經開放1.4萬個勞動者港灣,服務了超過1.18億人次的戶外勞動者。

建行四川省分行“勞動者港灣”,為戶外工作者提供歇腳的地方。

在公益領域,建行亦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發揮自身的帶動作用,提出了以“帶上員工做公益、帶著客戶做公益、帶動機構做公益、融合業務做公益”為主要內容的“三帶一融合”公益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建行公益模式。 

從理念到戰略,從業務到公益、從行內到行外,紓解社會痛點、擔當社會責任成為建行新金融實踐的顯著特點,正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說,新金融對銀行家的要求直指社會責任擔當。建行新金融履責實踐獲得多方認可。7月31日,南方周末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排行榜,建行在300家企業中排名13,這一排名比去年上升了44位。在同一天發布的銀行業社會責任排行單中,建行位列銀行業第一。

建行履責啟示

通過對建行社會責任實踐的梳理,一方面可以看到我國金融體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另一方面對于金融行業更好踐行社會責任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第一,建行的社會責任實踐重申和深化了“金融向善”的重要理念。金融如水,可以潤澤萬物,也可能泛濫成災,技術操作的背后是價值觀的體現。正如近年來人們對科技中立的反思一樣,金融同樣不僅僅是工具,而是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金融從業者應確保金融在正確的方向上發展,引導金融之水流向社會需要的地方,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瓶頸領域。

第二,建行的社會責任實踐揭示出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的“底層契約”正在改變。在經典社會責任理論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是“對企業造成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負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對象是利益相關方。但在建行的實踐中,我們看到建行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時代發展之中,以紓解社會痛點難點為出發點,重塑發展戰略、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這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從“企業-利益相關方”的關系過渡到“企業-利益相關方-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建行的社會責任實踐回答了社會責任不只是成本投入,而是可以促進企業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有機統一。在建行的實踐中,基于對住房市場長期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的精準把握和對“居者有其屋”的社會痛點的關懷,建行布局住房租賃戰略,不但開啟了新業務,也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建行大學、智慧政務等都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應,也在無形當中帶來經濟效應。

第四,建行的社會責任實踐表明企業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主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過往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更多的是強調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等主體,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重要的主體之一往往被忽視;另一方面,很多企業也沒有主動參與社會治理體系的意識和愿望。在建行的實踐中,金融科技在促進智慧政務、防疫抗疫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勞動者港灣成為新時代社區治理現代化和社區金融生根落地的平臺,可以說建行充分發揮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參與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當中。

第五,建行的社會責任實踐提示金融行業重新思考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在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上,很多企業將公益慈善作為主要抓手;在社會責任資源投入上,大多數企業也以資金、人力投入為主。但在建行的實踐中,我們看到在履責方式上,建行將社會責任與業務發展緊密融合;在資源投入上,建行不但有資金、人力方面的投入,更能夠將機構自身的網點資源進行開放,作為踐行其社會責任理念的重要載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