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里難得一見的陣容,把“牛逼”二字打在公屏上!
提起《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等文學雜志,年齡小的讀者可能都沒聽說過,但對于老一輩人來說,它們卻是深刻的回憶。
在娛樂匱乏的年代,這些時代的眼淚曾給予我們不少慰藉。
伴隨著文學沒落,那些曾被讀者熟悉的名字也漸漸淡出大眾視野:賈平凹、遲子建、劉震云等等。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了這些熟悉的作家們,以及他們的故鄉。
《文學的故鄉》
《文學的故鄉》是第一部聚焦中國當代作家和當代文學的作品,以影像為載體來記錄和尋找文學的發源地。
別的不說,僅是提下紀錄片六位主角的名字,“牛逼”兩個字就已經刷滿公屏了:莫言、賈平凹、阿來、遲子建、劉震云、畢飛宇。
這里面的任何一位拎出來,都是文學界響當當的人物。
紀錄片由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領團隊耗時兩年多拍攝而成。
導演張同道是文學博士,后來中途出家做了紀錄片導演,他的作品有:《小人國》、《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電影眼看中國》、《零零后》等,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
在《文學的故鄉》里,鏡頭跟隨六位作家從綿延千里的秦嶺到海拔四千多米的康巴族,從零下42攝氏度的北極村到油菜花遍地的蘇北農村,從歷史悠久的延津到一馬平川的山東高密。
紀錄片跟隨著作家重返故鄉的過程,探尋著他們的童年,也探尋著他們文學作品風格的錨地。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秦嶺商州,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