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硅谷”躍升之謎

中國制造能力、全球產業鏈網絡、創新創造能力,共同塑造了深圳這個“硬件硅谷”。

創業者的成功,很多時候是因為抓住行業技術變革曲線的縱身一躍。

不足巴掌大小的一部智能手機,大約由1500個組件構成。這背后是遍及全球、極度專業化同時又環環相扣的供應鏈體系。

責任編輯:顧策

深圳市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圖)

“沒有深圳做不出來的消費電子產品?!?020年8月,在OPPO位于深圳后海的會議室里,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對南方周末說。

他們所處的這棟71層、392.5米高的圓筒形建筑,別稱“春筍大廈”,目前是深圳排名第三的高樓。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位于華強北的電子大廈曾是深圳第一高樓,這棟20層、69.9米高的建筑,是電子產業作為深圳起家行業的見證。而今,作為地標的深圳第一高樓幾經易主,從地王大廈到京基100,現在則是平安大廈——118層、592.5米高。

40年來,深圳的電子產業從產業鏈最末端的外貿加工工廠,成為了全球消費電子的高地,這里有最完備的產業鏈,不斷孵化出新的品牌,被稱作“硬件硅谷”。

這種產業的躍升是如何發生的?

OPPO所在的深圳春筍大廈。 (鄭大錢/圖)

“這是拼出來的一條血路”

2010年前后,全球最好的硬件產業基礎在深圳,已是行業共識。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無人機等等智能產品中,智能手機將這一點突顯得更為淋漓盡致。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智能手機成為普及率最高、更新頻次也最高的消費電子產品。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最近五年來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保持在15億部左右。

較早承接電子產業代工、外貿業務的深圳,牢牢抓住了這一機遇。

《經濟學人》雜志在2014年年初的一篇報道中將深圳定位為全球硬件的新首都?!哆B線》雜志(WIRED)在2016年發布了《深圳: 硬件硅谷》(Shenzhen: The Silicon Valley of hardware)系列紀錄片,第一集便是參觀作為電子商圈的華強北。

電子大廈,是從產業的角度在華強北聚攏來自港臺、內地的電子產業資源。而公眾對華強北的認知,更多源自功能機時代的“山寨手機”、上網本等產品。一家檔口背后就是一個作坊式工廠,提供五花八門的個性化手機。

功能手機時代,以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國際品牌為主導,在深圳出現了富士康、比亞迪等代工巨頭。在產業配套供應鏈日趨成熟之后,家庭作坊都已經足以拼裝出手機產品。

曾越在深圳創辦了一家手機ODM企業,他對南方周末表示,深圳地鐵一號線南山科技園到車公廟一帶,最多的時候大約有1000家與智能手機相關的企業、各種大大小小的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